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苗木 » 国内资讯 » 正文

平谷将运营全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1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8215
内容摘要:原标题:平谷将运营全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未来将重点完善新城城市服务职能, 建设宜居宜业、山环水绕的绿色活力新城。新京报快讯(
       原标题:平谷将运营全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未来将重点完善新城城市服务职能, 建设宜居宜业、山环水绕的绿色活力新城。

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坚持生态立区的平谷,将运营好全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守住生态红线。构建“新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的现代城乡体系,未来将重点完善新城城市服务职能, 建设宜居宜业、山环水绕的绿色活力新城。

12月11日,《平谷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成果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平谷分区规划的批复全文也正式发布。

关键词:生态

运营全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平谷牢牢把握首都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运营全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完善城市绿地格局。落实北京市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实施生态保育和地质破坏地区的生态修复工程,强化森林、河流、湿地之间的生态衔接,提升森林面积与质量,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7%左右。

以市级绿道带动区级、社区级绿道建设,形成市—区—社区三级绿道网络。建设成集休闲、健身、旅游、寻古、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网络。到2035年,健康绿道长度达到254公里,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8.5%。

生态控制区占全区面积83%

划定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将全区划分为集中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生态控制区,占全区面积的比例分别为7%、10%、83%。

重要生态控制区实施管控策略。四座楼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禁止开展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缓冲区只准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取缔、退出,实验区允许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生态旅游以及救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加强金海湖—大峡谷—大溶洞风景名胜区、丫髻山景区生态环境及长城人文景观的保护。核心区内严禁建设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设施和建筑,缓冲区与实验区应当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者随意改变景观风貌。

森林公园禁止新增开发建设活动,保护重点景观资源,维护园内原生生态环境,完善各类环保设施,避免游览观光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严控水资源消耗,建设节水型社会

平谷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控制全区用水总量,到2035年,用水总量符合市级管控要求。同时,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到203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较2015年降低40%以上,主要节水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着重治理细颗粒物(PM2.5)污染。到2035年,细颗粒物年均浓度符合市级要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

强化城乡垃圾的综合处置,提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强危险废物集中收集与处置。到2035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与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均达到100%,实现建筑垃圾100%资源化处理。

关键词:产业

推进低效产业疏解腾退,严把准入退出

依托京津冀产业合作平台,加快不具备比较优势生产环节的疏解转移。严把项目准入,建立产业名录和企业名录,以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为前提,制定园区“高精尖”经济结构产业标准,并建立全过程评估、监督和退出机制。

主动承接中心城区的优质资源和产业。利用轨道交通平谷线、京平高速等通道,依托北京平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关村平谷园、马坊工业园区等载体,重点承接农业科技创新、通用航空、智能装备、文化等产业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引进中心城区高校和研发平台资源,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带动产业园区产业迭代升级。

同时,推动重点绿色创新产业发展,强化休闲产业支柱地位,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面向中心城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休闲游憩空间,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园。以金海湖为龙头,发展会议会展、生态观光和滨湖度假,全面提升山水休闲产品。

培育马昌营农业休闲公园、大华山桃花海等田园休闲产品,推进文化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文化休闲产品品位。发展山地、冰雪等户外产品,提升健康休闲产品品质。

建设绿色智慧物流贸易区

全力打造京平物流综合枢纽,建设绿色智慧物流贸易区。将马坊打造成北京市公铁融合发展的示范性一级枢纽,重点发展商品车、矿建材料、生活必需品等“公转铁”货类运输。

完善海关、保税、检验检疫、仓储、交易、展示功能,集聚各专项领域企业要素,与马驹桥等物流基地实现分工合作、功能互补,共同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物资供应。

加强与首都机场、天津港和京哈铁路主干线的交通联系,充分用保税、海关、口岸、“互联网+”等功能,构建“公、铁、空、海”多式联运的物流体系。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展示交易,打造现代商贸体系。

关键词:民生

2035年常住人口保持在50万人以内

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综合考虑生态本底条件及环境合理容量,到 2035年全区适宜的常住人口规模保持在50万人以内。

首先是调控人口规模和布局,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乡镇中心区和新城集聚;发挥公共服务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提升人口整体素质,形成与平谷区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人口就业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

同时,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在常住人口规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平谷休闲旅游人口的服务需求和安全保障,构建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

规划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按照常住人口规模1.2—1.5倍的保障系数进行配置。

促进职住平衡 全区职住比例达到1:2

以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等多种方式,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到2035年,全区职住比达到 1:2,实现就业结构合理,创业环境优越,人才优势明显,创新创业活力显著提升。

优化职住用地比例和空间布局,补足城镇住房缺口,合理控制农村宅基地规模。到2035年,新增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控制在40平方米左右,农村新批宅基地规模严格控制在户均173平方米以内。

制定平谷“六园”所在乡镇的住房供应计划,满足产业人群住房需求,引导就业人口就近居住生活。加强新城对外公共交通建设,缩短通勤时间,促进职住平衡。

完善住房保障 提高全区“住有所居”水平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确保全区住房供需实现总量、类型、时序三个平衡。构建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商品住房和集体租赁住房相结合的住房供应体系,全面实现住有所居。

以政府为主导提供保障性住房,通过新增保障房用地、盘活存量用地和房屋等方式,多元化筹集房源。推行租购并举,通过扩大住房租赁赋权等方法,适度促进租赁住房发展。确保租金水平平稳合理,切实保障承 租者权益。

2035年基本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理

通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一级开发等方式,开展城中村边角地整治,探索平谷区城市更新实施新路径。

有序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重点解决老旧小区管线、垃圾、便民服务、停车和绿化景观等问题,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推行社会化物业管理。到2035年,基本完成全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任务。

提高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到2035年,基本实现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的目标,绿色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比例达到15%,新建建筑中高星级(不低于二星级)绿色建筑比例达到60%以上。在新建政府投资性项目中全部执行高星级标准(行政办公类公共建筑高星级达到100%),其中三星级比例达到70%以上;非政府投资且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100%执行高星级标准。

引进高等学校落户平谷

积极引进高等学校落户平谷,推进实现“各区都有高等学校”。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推进学习资源社会化,积极构建全覆盖的终身教育网络。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实现农村教育信息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布局山区乡镇教育资源,加大乡村教师支持力度,引导优秀校长、教师到乡村从教。

做好教育设施布局,新增小学、中学20余处,预留高等教育用地及国际化、高端化教育的未来储备用地。到2035年,平谷区基础教育设施千人用地面积达到 3984平方米,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8年。

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6张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区级—街道(乡镇)级—社区(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设施的布局。到2035年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

推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农村幸福晚年驿站的规划建设,全面提升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保障能力,重点承接健康养护、森林康养等养老服务功能,满足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到2035年千人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12.5张。

同时,实现医院治疗、机构康复、社区康复有效衔接,鼓励 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服务。

新京报记者 陈琳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陈琳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平谷将运营全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yuanlin/20191211/315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园林苗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参与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苗木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