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修复扎实推进,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据周富章介绍,江苏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减排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大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和燃煤小锅炉整治实现“全覆盖”,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机动车约140万辆,车用汽柴油全部升级到国六标准。
江苏还抓住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契机,实施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263”专项行动,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截至2018年底,建成覆盖全省的211个大气自动监测站、64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城市空气质量预报能力提前至7天,危废处置能力提升到162.67万吨/年。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市县63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9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泗洪县被评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周富章介绍说,截至2018年底,与实施“大气十条”的2013年相比,全省PM2.5浓度由73微克/立方米降至48微克/立方米,下降34.2%;优良天数比率由60.3%上升到68%,提升7.7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方面,与实施“水十条”的2014年相比,104个国考断面水质III比例由61.5%上升到69.2%,提升7.7个百分点,劣V比例由3.8%下降到1%,下降2.8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江苏段总体水质为优,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15个控制断面均符合输水水质标准。特别是2019年以来,江苏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8月底,PM2.5浓度同比下降5%,国考断面优III比例同比上升19.2个百分点,主要入江直流消灭了劣V类。
环境监管依法从严,全面深化制度改革
近年来,江苏省严格执行新环保法,建立环境司法联动机制和“2+N”重大环境案件联合调查处理机制,2018年,全省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9万件,侦办环境犯罪案件537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575人,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分子。此外,还在全国率先推行移动执法系统,所有执法数据实时上传,避免人为干扰。建立了环保信任保护原则,对环保信用好、治污水平高的企业,实施环保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纳入豁免企业已达1118家。
江苏省作为全国唯一的生态环保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率先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调配环境资源;率先推行水环境资源“双向”补偿,运用经济杠杆提升各地治污能力;率先实施企业环保信用评价,配套实施差别水价电价政策,这一做法已在全国推广;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2018年以来,损害赔偿金累计4.4亿元,居全国第一。
此外,江苏还设立总规模为800亿元的生态环保发展基金,出台绿色金融“33条”,在全国率先推出“环保贷”,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园林绿化不断增强,大幅提高居民幸福感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基底,承载着恢复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功能,园林绿化可以让老百姓近距离感受到自然之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高建对记者说。据介绍,截至2018年底,江苏城市包括县城,绿地面积总量达到了3309平方公里,人均绿地面积达到了14.43平方米。目前,全省共有公园1089个,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绿地率以及人均占有公园的绿地面积这三大指标,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江苏还均衡布局公园绿地,采用“见缝插绿、花钱增绿”等手段,着重建设居民区周围绿地,合理布局小而精、功能全的小游园、小绿地,让百姓步行10分钟可以到达公园绿地。目前,全省城市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达到了78%,全省公园免费开放率达到了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