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苗木 » 国内资讯 » 正文

染绿沙海“新愚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06  来源:中国林业新闻网  浏览次数:8130
内容摘要:染绿沙海新愚公记和静县哈尔莫敦镇哈尔莫敦村村民付志周30年前,在风沙肆虐的和静县哈尔莫敦镇,一位年轻的农民开启了孤胆英雄式
       染绿沙海“新愚公”

——记和静县哈尔莫敦镇哈尔莫敦村村民付志周

30年前,在风沙肆虐的和静县哈尔莫敦镇,一位年轻的农民开启了孤胆英雄式的治沙之旅。他百战黄沙、百折不回,青丝变白发。他不计得失,青春绽芳华。2018年11月30日10时,这位普通农民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4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全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40周年绿色长城先进奖章挂在了他的胸前。

他,就是今年76岁的和静县哈尔莫敦镇哈尔莫敦村村民付志周。

■立愚公志 誓把沙海变绿洲

和静县哈尔莫敦镇的沙河子,地处风口,风沙成患,在造林治沙前,流沙以每年2—3米的速度侵犯农田和村庄。

上世纪70年代,付志周带着妻子陈爱兰从河南来到沙河子。付志周回忆说:“刚到村子,环视四周,满眼都是沙子。”每年春天,风沙大得让人无法出门,地里刚刚栽上的棉花苗,一阵风刮来就死了。“活人不能让沙子欺负!”那年,他在自家田地前种下第一棵杨树,从此走上造林治沙之路。

“树苗太贵了,我就去捡人家果园里剪下来的树枝来插栽,但是一年下来活不了几棵。后来县里园林处工作人员给我出了个主意:从外面拉土,坑里填上新土再栽树苗。土都是从10公里外拉来的,不容易啊!我就是要像愚公移山那样,在这片沙地上搏出一片绿色!”付志周说。

凭着这份执着和信念,付志周在沙区边缘种上了防护林,并初步建成了防护林带。然而,防护林带被大风刮倒了,虽然先期投入的十几万元成效不大,但是没有动摇他对治理流沙的信心。

■啃硬骨头 坚守治沙心不改

近几年,付志周抓住三北防护林建设第四期工程的有利时机,先后自筹资金购买了1台拖拉机、3台推土机等农机具投入到治沙事业中。

付志周依靠自己的力量制服流沙。他自己育杨树苗,每年都能保证300—500亩的用苗量。树种得多了,水成了一个难题。他向亲戚朋友借款80万元,接通了电,打了6眼机井,满足了树木正常的用水。在治沙工作中,他采取“前拉后堵,分片治理,先易后难”的措施,自主栽植防风固沙林,为和静县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付志周的带领下,很多村民参与到治理流沙大会战中,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治理了12000亩沙化地,158000亩耕地受到保护。目前,荒无人烟的沙区已逐渐形成“乔、灌、草、点、带、片”的防沙体系,一座34公里长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已建成,有效阻止了流沙继续前移。

■打持久战 守护家园绿屏障

现在,在付志周和其他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治理区生态环境已有很大改观,植被覆盖率由最初的3%提高到70%左右,局部小气候明显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群逐年增加,水源涵养能力逐渐提高。

2015年,付志周在沙地里种树2600多亩80多万株,绿油油的白杨树在沙漠中茁壮成长。树种活了,流沙逐渐被制服,他的决心更大了,计划在5年时间内,克服用水困难,栽植白杨树达到100万株,力争把和静县的天变得更蓝,把和静县的生态环境变得更适宜于各族人民居住。

2007年至2010年,付志周连续4年被评为和静县造林绿化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造林绿化先进个人,同年被评为自治区造林绿化先进个人,并授予绿化奖章。付志周豪情满怀地说:“我虽然年龄大了,但植树还要干下去。我还要再植树20万棵,这辈子要种100万棵树!”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染绿沙海“新愚公””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yuanlin/20190906/292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园林苗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参与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苗木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