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城市更新的物质目标应该是空间环境品质的优化提升。城市更新过程中不能通过压缩、减少公共空间来追求开发增量,而应该以容纳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为宗旨,通过改善公共环境、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等手段,提供更高品质的空间环境来满足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城市更新决策应重视制度创新
城市更新不同于以往建设新城新区为主要形式的城市开发建设,主要是对建成环境从空间形态、功能组织以及设施配置等方面进行优化,并协调各种既有的社会关系以获得更好的环境品质。城市更新一般需要新的资源注入,必然涉及对既有利益进行复杂的重组和再分配。为了避免利益重组的过程中出现难以协调的局面,在城市更新决策过程中应该重视制度创新,并以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物质环境目标并重的结果最优为导向。
首先,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明确城市更新的基本职责是维育建成环境,拓展职责是协调城市再开发。相应基本职责,城市更新工作应该能够对城市中的物质性老化有所作为,包括相关责权利的设定和规范,如公共领域的公共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高品质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精细化保护;私人领域的建筑加固、修缮、功能置换升级;社区层面的环境维护、设施更新等,涉及责任主体设定、资金安排统筹等一系列制度建设,确保建成环境始终以高品质承载居民美好生活。相应拓展职责,城市更新工作应该对物质老化严重的建成地区积极作为,以合适的地区再开发为手段,引入优质资源,制定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目标的更新改造方案,促成政府、社区与市场的共建共治共享,并克服其对外部周边地区的负效应,涉及联合开发、社区规划等一系列制度支持,确保建成环境在更新中激发城市活力,承载城市创新。
其次,城市更新是一项社会过程属性显著的公共管理行为,需要建立有效的社会协同平台,作为城市更新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新常态的积极应对。制度建设方面,一是设定城市更新中各类项目或建设行为的行政许可权,以及相应公共资金的配套投入等。二是搭建政务服务、专业服务和社会参与相融合的平台,增强市民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协助业主采取共商共治的集合行动,开展基于共同缔造的更新方案设计和利益协调,注重地区活力和环境品质的提升以及发展利益的共享。比如,广州已经积累了从“三旧”改造到城市更新的制度及实施经验,各类城市建成区的更新已经初步探索了适应性的策略。新时代城市更新工作应该以持续深化改革的创新精神,更加包容、更多共享,朝着老城市新活力的总体目标前进。
总的来说,城市更新强调建成环境改善的同时,应不减损原有权利主体的权益,注重公平,倡导社会认同,并不断实现社区共同体自我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进步。这既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培育过程,也是一个系统的城市治理能力提升过程。城市更新是对一座城市发展能力的全面挑战,也是对一座城市创新能力的综合考验,反映城市的内在价值,可见于城市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利益协调、格局重构、协同创新、持续优化的经济、社会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