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苗木 » 国内资讯 » 正文

广西凌云县:“三片叶子”带来绿富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15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8155
内容摘要:登上广西凌云县凌春有机茶园种植基地海拔1000多米的山头,薄雾萦绕在铺满茶树的山峦间,一株株茶树在晨风中舒展开嫩芽,富氧空气
       登上广西凌云县凌春有机茶园种植基地海拔1000多米的山头,薄雾萦绕在铺满茶树的山峦间,一株株茶树在晨风中舒展开嫩芽,富氧空气使人心旷神怡。

加尤镇央里村的杜美英早早就背上茶篓上山采茶。“我们村里10多户都靠这片‘茶叶子’生活,来采茶一天能挣100多元到200元,一个月采茶15天,挣个两三千元没问题!”杜美英告诉记者。

央里村群众依赖的这片“茶叶子”,便是“凌云白毫茶”。白毫茶原名白毛茶,因其叶背长满白毛而得名,是能适制绿、红、白、青、黄、黑六大茶类的全能茶树品种,如今已成为生态茶乡凌云县的一张亮丽名片。

凌云县地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根据这一县情,凌云县用茶叶、油茶、桑叶“三片叶子”在石漠化片区间筑起生态防线,建设绿水青山,又将“三片叶子”做成富民支柱产业。

万崇尚是广西凌春投资集团董事长,又是凌云县泗城镇陇照村的党支部书记。“种茶能够涵养水源、提升植被覆盖率,而且凌春有机茶园将杂草除掉放在茶树根部做肥料,最大程度保护了生态环境。”万崇尚告诉记者。

近年来,凌云县围绕“茶业强县”发展思路,通过技术培训、资金扶持、茶旅融合、茶叶低产改造等方式,大力培植壮大茶叶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据统计,目前凌云县种植茶叶11.2万亩,去年产干茶5500吨,产值近5亿元。全县近5万人从事茶叶产业,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已有1.5万贫困人口通过茶产业实现脱贫。

走进下甲镇平怀村,6000多亩桑树沿公路两边连片种植,满眼翠绿,这便是凌云县生态致富的另一片“叶子”——桑叶。平怀村里200多栋三四层的洋楼都是村民种桑养蚕赚回的“桑蚕楼”。远远望去,只见不少人家屋顶上都围着黑色网纱、盖着铁棚。村党支部书记郁再俭告诉记者:“这是养蚕房,平怀村几乎人人家里都养蚕,我们村卖鲜茧年收入近600万元,养蚕户人均收入可达7000元。”

平怀村位于大石山深处,2002年以前,该村村民只能在石头窝窝里种植一点玉米、水稻,靠天吃饭,雨多饱一年,雨少饥一年。如今,依托一片桑叶,村民过上了幸福日子。

“平怀的光温条件适合种桑养蚕,既可增加农民收入,种桑树还可改善生态环境。”郁再俭说,平怀村产业发展没有水可以依赖,种桑养蚕给贫瘠的大石山区开辟了一条新路。经过10多年的发展,平怀村从“光棍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富裕村,带动了全县种桑养蚕业的发展,并于2011年被授予“百色桑蚕村”称号,2013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生态村。

“这条路当地农民把它叫做‘产业道路’,长19公里,有10多条分支路,延伸到油茶林的深处。”逻楼镇党委书记游本文告诉记者。在逻楼镇林塘村,一条条产业道路盘桓在山间,使该村油茶产业发展马力强劲。“林塘村有油茶7000余亩,户均近20亩。但多年来油茶树老化低产,目前我们正在组织村民合作社对茶树进行低产改造,改造后一亩能增收800元到1000元。”游本文说。

过去,凌云县的油茶种植属于粗放式管理,不少茶树因老化而产量低。为了打造好油茶这片致富“金叶子”,该县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新造与低改结合,产业与扶贫相融,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鼓励企业、农民合作社投资和农民筹资筹劳参与油茶基地建设。油茶产业正加速成为凌云的优势主导产业,目前,全县油茶林面积达27.1万亩,年产值近4亿元。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广西凌云县:“三片叶子”带来绿富美”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yuanlin/20190715/273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园林苗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参与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苗木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