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苗木 » 国内资讯 » 正文

斗南花卉小镇瞄准“世界第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10  来源:昆明信息港  浏览次数:8148
内容摘要:1983年,种下第一枝剑兰的斗南人化忠义,小范围带动少数菜农在菜地里种植花卉。到1990年,斗南演变成家家户户都种花的花乡;同时
        1983年,种下第一枝剑兰的斗南人化忠义,小范围带动少数菜农在菜地里种植花卉。到1990年,斗南演变成家家户户都种花的花乡;同时,有部分村民开始南下广州、东奔上海、北达京城闯荡市场,把鲜花卖到千里之外的一线大城市。1992年,在斗南村主干道自发形成一条花街,经过1年的以路为市,集中转战至新建的斗南第一个花卉交易市场,斗南花卉声名鹊起。

现在,斗南正积极构建纵向花卉交易、物流、研发全产业链和横向融合旅游、文化、健康的立体大花卉全产业链,努力把小镇打造成为“世界第一的花卉交易中心”“亚洲第一的花卉产业研发创新高地”和“中国第一的花卉特色小镇”。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各国深入推进,国内鲜花消费市场逐步扩大,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种植的鲜花,大量进入斗南交易,继而进入国内市场。2018年,小镇内鲜切花交易量突破82亿枝,同比增长7.43%,交易额实现77.82亿元,同比增长21.9%,连续21年交易量、交易额、现金流、交易人次居全国第一,成为中国花卉的“市场风向标”和“价格晴雨表”。2018年,斗南花卉小镇实现旅游收入84113.6万元,旅游人数176万人次,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均较上年有大幅增长。

如今,位于呈贡区斗南街道辖区的昆明斗南花卉小镇,东至彩云路,西至环湖东路(含滇池码头),南至小梅子村,北与官渡区矣六街道相邻。总规划面积约3.6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建设区约1.43平方公里,拓展区域2.19平方公里。目前,小镇已入驻以云南花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昆明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昆明蓝光滇池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昆明新都置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10余家省内、市内重点企业。斗南全面实施“花卉+”和全产业链创新战略。以花卉为特色的错位竞争,使斗南花卉小镇在竞争中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在斗南花卉市场的引领下,全省花卉企业已有约2200家,直接、间接带动就业约100万人。

完善的花卉产业结构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斗南作为全国花卉交易的高地,将依托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建立“交易+研发+金融”三轮驱动体系,筑牢斗南花卉小镇在整个花卉产业的核心话语权,全力构建“纵向+横向”融合的立体大花卉全产业链,真正把小镇打造成为“世界第一的花卉交易中心”。根据规划,斗南花卉小镇全部工程预计2020年基本建成。

一直“潮”下去

上世纪70年代,斗南人开始小规模地种菜,当时这在昆明是一件很“潮”的事情。80年代初,当大家“醒悟”过来开始种菜时,小部分斗南人却种起了花,这同样很“潮”。90年代初,斗南第一个花卉交易市场摆摊售卖。1999年,斗南第二个花卉交易市场建成投入使用,花卉交易开始走向规范化。自此,“斗南花卉”的名声响彻国内外。敢闯敢试成为“斗南花卉”最好的注脚。

你以为“斗南”只是鲜切花交易的代名词?那你就错了。

再次走进斗南,它已不仅仅是鲜切花交易的“主场”,其功能在完善,与花卉相关的全产业链布局已现端倪。花卉产业已经实现与旅游、文化、健康、婚庆等产业融合发展。

从竞争走向融合,才能一起“长大变强”。也许,这就是斗南敢于问鼎“世界第一”的底气。

在城市迈向“智慧”的时代,斗南花卉小镇正紧紧地把“花卉”与“智慧”连在一起,“融合”推进。目前,小镇专属App已经完成,下一步将向五大手机网络商店进行推送,小镇智慧网络逐步成形。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斗南花卉小镇瞄准“世界第一””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yuanlin/20190710/271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园林苗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参与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苗木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