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苗木 » 国内资讯 » 正文

“一带一路”沿线荒漠化防治的中国贡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03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浏览次数:8152
内容摘要:从陕西西安向西向北,一路有峰峦起伏的高山、碧波荡漾的河水、万木葱茏的森林绿洲,还有一望无际的茫茫荒漠和戈壁。在一带一路沿
       从陕西西安向西向北,一路有峰峦起伏的高山、碧波荡漾的河水、万木葱茏的森林绿洲,还有一望无际的茫茫荒漠和戈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与国家,荒漠的存在与影响,不分地界。

中国是世界防沙治沙走在前列的国家,中国的经验和成就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防治荒漠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一带一路”倡议及中国的积极推动下,沿线城市与国家就防治荒漠化开展了前所未有的交流和合作。中国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荒漠化防治,贡献了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

中国提前30年实现荒漠化土地零增长目标

前不久,在内蒙古召开的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暨荒漠化防治国际研讨会设立了6个分论坛,落实“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是其中之一。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的防治荒漠化专家一致认为,中国防治荒漠化所取得的成就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防治荒漠化而言,提供了经验,提振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形成了国家政策支持、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治沙经验和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防治荒漠化道路。2000年左右,我国荒漠化土地实现零增长,之后十几年荒漠化土地持续负增长,这较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设定的2030年世界荒漠化土地零增长目标提前了30年。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是这场分论坛的组织者。西北院位于丝绸之路起点西安,业务区域覆盖山西、重庆及我国西北地区,与“一带一路”不谋而合。1991年,西北院率先提出在全国开展沙漠化土地普查与监测,25年来积累了大量原始数据。

国家林草局西北院副院长周欢水介绍说,中国政府先后启动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工程,荒漠化土地的林草植被得到恢复和提升。中国有效治理荒漠化面积19.01万平方公里,占可治理面积的35.87%;各地方通过设定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让接近35%的土地得到有效保护。

目前,中国沙质荒漠化土地可治理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周欢水说,其中有30%的荒漠化土地治理难度更大,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更突出,生态修复和治理的任务更艰巨。

中国推动建立防治荒漠化国际机制

气候变化与荒漠化防治,是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诸多重大问题中的两个主题。

当今,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达36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1/4,主要位于亚洲、非洲、南美洲等气候干旱的发展中国家。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36亿公顷耕地和牧场受到荒漠化影响。全球荒漠化面积以每年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20多亿美元。

在防治荒漠化过程中,机制的建立是关注的重点。《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原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曾表示,机制将促进土地退化零增长的实现,也会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推动建立起防治荒漠化的国际机制,中国一直在努力。

一方面我国认真履行公约义务,做好自身防治工作,在法律、政策、科研、规划、考核及工程建设和监测评估等方面自成体系,荒漠化扩展得到遏制,并实现面积减少和程度减轻。另一方面我国积极参与公约各项国际进程,将荒漠化防治作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给予大力支持。我国主导或参与的相关国际机制,如中非合作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中国与海湾组织合作论坛、中日韩三国合作机制、东北亚环境机制等都将荒漠化防治列为优先领域。

2016年6月,国家林业局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共同发布《“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倡议》。2017年9月,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中国、阿尔及利亚、柬埔寨等有关国家启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

中国治沙智慧走向国际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荒漠化危害,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11个国家联合启动“非洲绿色长城”计划,拟建立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阻止撒哈拉沙漠南移。毛里塔尼亚绿色长城署主任Sidi Mohamed Lehlou曾表示,这个计划因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缺乏成套的技术模式与综合系统方案,实施难度很大。

2012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防沙治沙团队来到“非洲绿色长城”的缔约国毛里塔尼亚,对这里的风沙运动规律、气候状况等进行基础研究,并向当地人宣传推广防沙治沙先进理念和技术。团队在“非洲绿色长城”部分成员国开展了荒漠化数据库建设、遥感数据解译、自动气象站建设等工作,为防护林防沙方案的设计、防沙工程材料的使用了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新文带领团队,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建立了引种筛选基地,成功引入40余种植物苗木和插条,建立了300亩示范基地,构建了“调整密度-改良土壤-乔灌组合”的林带结构优化模式。国家林业局与阿拉伯联盟干旱地区和旱地研究中心合作,共同推进荒漠化监测和防治合作。积极推动在埃及等发展中国家建立防治技术示范中心,通过国际合作与广大受荒漠化影响国家共享经验。

徐新文说,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中国先进的治沙经验得以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与推广,不仅能够为“一带一路”沿线荒漠化防治贡献力量,积极“走出去”也带动了我国防沙治沙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了互利共赢。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一带一路”沿线荒漠化防治的中国贡献”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yuanlin/20190703/269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园林苗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参与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园林苗木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