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习主席在福建省工作期间,曾5次来到长汀县指导生态文明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经过多年的接续奋斗,今天的长汀已实现了从全国水土流失重灾区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历史性跨越。长汀的群众说:“改变的背后,子弟兵功不可没。”
与水土流失的斗争始自红军
长汀,史称汀州,曾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长征出发地之一,素有“红色小上海”之称。然而,长汀也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灾区。据1985年卫星遥感普查,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接近全县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长汀军民与水土流失的斗争,是一场经年累月、愈挫愈勇的持久战。据资料记载,自红军入闽来到长汀,便与当地百姓一起开荒种树。
创办于1931年的《红色中华》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在长汀县委宣传部长卓国志的办公室,厚厚的《红色中华》合订本映入记者眼帘。1934年1月19日,《红色中华》刊登了一篇题为《猛烈开展大植树运动,为提高农业生产而斗争》的文章,文中详细介绍了红军开展植树运动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措施。同年2月16日,《红色中华》再次刊登文章《增植树木,保护山林》。
后来,由于战事紧张、形势危急,植树运动被迫中止,红军开始长征。临走前,红军官兵留下一句话:“我们还要打回来,还会回来搞建设。”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2019年3月22日,第73集团军某旅1500余名官兵,再次来到长汀,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在该县河田镇露湖村,一位80多岁的老者拉着官兵的手动情地说:“红军真的回来了!”
是军人就要啃最难啃的骨头
登上河田镇最高峰乌石岽,极目远眺,满眼绿水青山,驻地官兵和民兵栽下的千亩国防林里,一排排绿树如一队队士兵整齐排列。县水土保持事业局领导感慨地说:“在10年前这是不敢想象的景象。”
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然而,在水土流失区植树,却是难上加难。“土地板结严重,树苗种下去,浇点水瞬间就没了,土里留不住水分。”河田镇民兵营长陈长宁回忆30年前种树的情景感慨万千。
浇一次水不行,就两次、三次;种一年不成活,就两年、三年。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做到的事情,长汀人民和驻地官兵即使花10倍力气,也在所不惜。一担担土挑上山,一袋袋肥施进沟,一株株草爬满坡,一棵棵树栽入窝。雨冲走了,再种植;土流失了,再固垒。从1985年到2012年,长汀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3.19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01.08万亩,当年的重灾区披上绿装,换了山河。
交通便利、容易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已种上树,剩下的区域多是交通不便、坡陡沟深,治理工程实施艰难。是见好就收,还是不畏艰难争取更大的胜利?
2011年底和2012年初,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先后两次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进则全胜”的要求。
在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问题上,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军地双方进一步达成共识。
“是军人就要啃最难啃的骨头!”从2012年开始,福建省军区先后协调驻闽部队万余名官兵奔赴长汀艰难险段开展植树造林,完成植树造林和施肥10余万亩。
长汀县林业局有一份大事记,记录了近年来驻闽部队参与植树造林情况:
2013年4月10日至20日,武警福建总队龙岩支队224人,植树造林8000余株,面积210亩。
2014年3月10日至17日,某集团军、武警福建总队3900名官兵,植树造林2853亩,低改施肥8988亩。
2015年3月10日至16日,福建省军区协调组织驻闽部队5000名官兵,植树造林9500亩……
再造绿水青山老兵冲锋在前
在30余年的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有一些名字刻在长汀人民的心里。
特种兵出身的三洲镇人兰林金,虽在一场事故中失去了左眼,双臂也高位截肢,但他承包了该镇红旗岭的2270亩荒山,种下850亩油茶、100多亩苦竹。他还与堂弟合作,在红旗岭下办了养猪场、养鸡场,用猪粪、鸡粪做油茶的肥料。他说:“经历过军营的历练,困难难不倒我,吃苦吓不退我!”在兰林金的努力下,昔日只见砂砾不见泥土的红旗岭重披绿装。兰林金组建的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基地,拿出一批岗位优先照顾村里的乡亲,带着大家一起奔小康。在他的激励和带动下,有几十户村民也走上创业致富路。
民兵致富带头人俞水火生1984年退伍返乡,1987年开始包山种杨梅,如今已经种植杨梅果园700多亩。在他的带动下,三洲镇杨梅产业越做越大,乡亲们不仅日子越过越好,昔日的“火焰山”也变成了十里飘香的大果园。乡亲们推选他为民兵连长,进入村两委工作,后又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丘坊村的致富带头人,他还被评为福建省“科普惠农先进个人”。
在兰林金和俞水火生等一批退役军人的带动下,长汀人民用绿色赶走了贫穷,从绿水青山中找到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