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不会飞,猪价倒是起飞了。全国110公斤标准生猪出栏价全面开涨,华东、华北、华南、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猪价全线猛涨至7元上方,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已全面突破7.5元,上海、浙江最高价已触及8元整数关口。
据农产品期货网,主流市场出栏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商品大猪综合日均价近全线上涨。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涨至14.68元/公斤,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全国均价涨至14.27元/公斤,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全国均价涨至13.86元/公斤。
从基本面来看,近期的上涨源头似乎更侧重于供给端,而非消费端。农产品期货网援引分析师观点称,市场适重猪源偏紧,屠宰企业收购不畅,加上养殖户惜售,生猪价格持续上涨。
而市场消费则暂无明显好转。整体来看,猪肉市场呈现出供需略偏紧的局面。其他多家农产品媒体也表示,现在生猪市场的供应不是过剩的局面,尤其是标准猪,甚至有些趋紧,从而造成猪价走高。
分析师激辩后市
对于后市前景,分析师们并未形成一致预期。
兴业证券分析师陈娇表示,由于冬季仔猪存活率低,加上天气因素导致运输困难、损耗大,供给因素驱动猪价前期连续反弹。从历史走势看,中秋、国庆前后是年内猪价高点,进入8月需求带动,猪价有一定上涨空间。后续随环保督察进一步推进,环保影响可能扩大,但仍需观察实际执行情况。
申万宏源赵金厚、宫衍海认为,根据投产周期,从2017年底开始,由于规模化企业产能将加速、持续、大量释放,新一轮环保核查对存栏的影响不再是单边的,而很可能被规模化的加速扩张抵充,从而导致生猪存栏水平实际上掉头向上,因此“猪价近多远空”。
还有一些分析师看好后市。长江证券分析师陈佳认为,由于环保趋严、禁养区产能持续出清、行业壁垒和门槛提高,生猪养殖行业正持续进入盈利常态下的非典型猪周期,“2018年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生猪养殖行业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国金证券分析师周莎在本月中旬发表题为《超长猪周期盛宴,全面看多猪价》的研报,称禁限养政策下的供给侧改革带来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不断下滑,此轮供给侧改革带动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的进一步下滑,生猪养殖行业的产能区划并未结束。国家环保政策不断趋严,产能加速出清,这些有望催生新一轮猪价上行周期。
至于猪价对通胀的影响,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称,随着接近十一长假及四季度,食品尤其是猪肉价格目前已处于底部区域,近期猪价涨势凶猛,核心CPI已呈现触顶特征。随着非食品价格涨幅开始收窄,加上食品价格基数效应将降低,猪肉价格对CPI的压制力度将减轻,甚至有可能重新对CPI增长做出正向贡献。(详情见《看似平淡的7月通胀:工业品尚未发力,食品已露峥嵘》)
然而,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姜超却并不赞同上述看多观点。他认为,这轮猪肉上涨,短期主要是季节性主导的小反弹,年内猪价大涨的概率非常低:
第一,近期猪肉虽有涨价,但涨幅要弱于季节性规律的水平;
第二,规模化养殖占比、整体养殖效率仍在提升,根据我们的测算,母猪存栏下降带来的产出缺口是可以被规模化养猪企业补上的;
第三,环保政策仍会有一定冲击,但幅度将小于去年;
第四,猪肉消费需求平稳,对价格影响相对有限。
姜超表示,年内通胀并不会成为太大的忧虑:“即使是在乐观情景假设下,CPI同比也仅是在春节前后会达到2.2%左右的最高点,绝大部分时间仍低于2%。”
“如果没有其它极端天气等突发因素影响,单纯的猪价难以推动CPI大幅走高。此外,尽管近期商品涨价导致PPI环比可能会有所回升,但去年基数较高,所以年内通胀并不会成为太大的忧虑,”姜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