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畜牧养殖 » 行业动态 » 正文

猪价大起大落中小养户最受伤 如何告别靠天吃饭窘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01  浏览次数:81052
内容摘要:价高伤民,价贱伤农。当前全国得有多少养殖户今年可能赚不了钱,甚至还面临亏损,一会是暴利,一会又是亏损,最终受伤的的还是中
       “价高伤民,价贱伤农”。当前全国得有多少养殖户今年可能赚不了钱,甚至还面临亏损,一会是暴利,一会又是亏损,最终受伤的的还是中小养殖户,这样的猪周期魔咒何时才能破局?

“猪周期”行业的走势和应对措施

超强猪周期结束,养猪行业再次陷入低迷期

 

抗北.jpg

 

超强猪周期终于结束了,养猪行业再次陷入低迷期已成定局。

为什么这样讲呢?近期,笔者调研发现,从2015年3月以来,养猪行业进入的新一轮猪周期,生猪的收购价格重新进入低迷期,这个时间有多长,目前尚无定论,有人说得需要2年,也有人说持续到年底就结束了。

来自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的定点监测,7月份第3周(采集日为7月19日)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3.96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4%,与去年同期相比(简称同比,下同)下降26.4%。活猪价格上涨省份8个,持平省份3个,下降省份19个。

无独有偶,还有数据显示,今年5月底6月初,河南、江苏等地小型养殖户生猪出栏价跌破了6元/斤,部分地区大猪出栏价甚至到了5.5元/斤,这不但跌破了生猪养殖成本,还创下了近年来的新低。

从上述数据可以了解到,最近几个月,我国生猪及猪肉价格已经在环比下降,和笔者的调研不谋而合,这意味着生猪价格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养猪人应该主动调节自己的计划,顺势出栏,赶紧出手,并且不要再扩大养殖规模,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不过,也有专家分析认为,生猪价格出现快速下滑,按照市场常理来推算,很多养殖户会出现较大亏损,生猪市场供需关系与市场心理会出现较大波动。但从当前市场发展态势来看,市场的各个方面均表现稳定,尤其是在猪肉消费已经进入传统的淡季,短期内大涨的可能性也不大。

对此,笔者感到很痛心,历史惊人的相似,生猪的价格再次经历过山车,当前全国得有多少养殖户今年可能赚不了钱,甚至还面临亏损,一会是暴利,一会又是亏损,最终受伤的还是中小养殖户,这样的猪周期魔咒何时才能破局?中小养殖户什么时候才能告别靠天吃饭的窘境?

猪价变动较之前更复杂,储备肉、补贴不能真正解决供需不平衡的关系

客观的说,相比前些年,现在的生猪养殖集中度越来越高了,50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占据整个行业的40%左右,猪价的变动相比以前也更复杂了,除了受到地域、天气、环境、疾病、价格等因素影响,最近几年还受到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比如进口猪肉也急速增长。

这两年除了价格的波动使得很多中小养殖户退出市场,环境的治理也使得很多小散生猪养殖户退出市场。以广东省为例,生猪产业是广东省畜牧业的支柱产业,猪肉产量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66%。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8月份,广东省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已全部划定了禁养区,关闭和搬迁养猪场约2.5万个,涉及存栏量315万头;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生猪出栏量比2010年减少了10.4%,占全省生猪出栏量的18.8%,比2010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

当然,这两年肉价的不断上涨,也引发了政府的相应调控措施。

据笔者了解,去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始定点投放政府储备冻猪肉,很显然,储备肉只能起到暂时性调控作用,并不能完全平衡猪周期。

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储备肉的投放只能短期缓和当地猪肉价格上涨趋势,不会对此轮“猪周期”带来太大影响,同时,无论是储备肉还是补贴,仅能缓解猪价高涨的压力,但并不能真正解决供需不平衡的关系。

在这种背景下,农业部还发布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思路、布局,力求从长远上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这个规划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十三五”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思路、布局,对缓解猪周期和平衡市场意义重大。

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介绍,《规划》主要从生产和市场两方面入手,坚持政府调节和市场调控相结合,实现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一是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二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四是推动扩大生猪价格保险试点,降低生猪养殖风险,稳定养殖收益。以此,多举措入手来解决猪周期的问题。

不过,每隔几年就发作一次的“猪周期”,显然不是靠一个规划就那么容易能破解的。据笔者梳理发现,自2003年以来,中国生猪市场经历了3个完整的猪周期,依次为2003-2006年、2006-2010年、2010-2015年。从波峰来看,分别出现在2004、2008、20011和2016年。

分析可见,猪肉的暴涨暴跌和超强猪周期出现的背后,正是我国生猪产业快速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阵痛,只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早日实现产业稳定和成熟,才能真正走出猪周期的循环怪圈。

从市场规律来看,“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是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当前生猪市场上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价格信号传导机制

当前生猪市场上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价格信号传导机制,养殖户特别是中小散户对供给和价格变化不能提前应对,只能被动承担猪肉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而民间行业组织由于受限于组织实力、地域间信息沟通不畅等因素,无法充分起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科学指导生猪生产的作用。

外界不免要问,难道国内就没有猪肉的价格指数吗?据了解,我国现存的猪肉价格指数虽然具备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已经成为政策制定和行业监测的重要依据,但是依然不能有效破解猪周期。

在这种背景下,个别大型肉制品企业也开始行动,以期破解猪周期。

据悉,山东金锣集团编制的金锣价格指数编制工作自2012年8月启动以来,在山东省、市物价局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金锣集团立足自身生产经营和技术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完成了“金锣价格指数”的研发编制及发布工作,并于2014年12月正式纳入了山东省价格指数管理体系。

外界会问,一个企业编制的价格指数有什么作用?

破解猪周期还需整合规模生猪养殖、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大数据

据笔者调研了解,这些企业编制的价格指数是以生猪养殖企业、加工企业正常的经营水平作为评估基准点,指数的上扬与下行,代表着养殖、加工企业的盈亏变化趋势。依据价格指数的高低,及时指导企业调整收购价格、收购量,优化生产结构,制定价格策略,优化市场布局。

通过分析全年指数的变动节点及变化周期,及时预测、发布行业发展趋势,并向养殖企业、加工企业、消费者发布相关信息,引导合理养殖、按需加工生产、理性消费,促进供需平衡,有助于相关部门选择恰当的政策出台时机和科学合理的宏观政策,有效克服市场失灵。

在笔者看来,编制企业价格指数,对于生猪养殖户、加工企业、行业市场都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解决生猪、猪肉市场价格信息不对称问题;其次,能够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数据支持;第三,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一枝独秀不是春。今年3月24日,农业部信息中心与大连商品交易所也签署“大宗农产品市场信息共同行动计划”,并发布合作框架下第一个重大成果——“瘦肉型白条猪肉价格指数”。

据说,这是国内第一个带有质量标的的生猪价格指数,也是国内首个在政府对外服务网站组织发布的、面向商业化应用的猪肉价格指数。

当然,猪周期的产生有多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笔者认为,要想破解猪周期,除了继续鼓励规模化养殖、启动国家储备肉工程、完善养殖户补贴、提供预警信号外,还应该整合规模以上生猪养殖、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大数据,使得信息的采集更广、更多,这样的预警体系才会更加科学,然后得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养殖户更好的规划未来。

总之一句话,破解猪周期,不是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利益相关方一起推动建立科学的预警体系,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大限度的减少猪周期对于各方的损害。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猪价大起大落中小养户最受伤 如何告别靠天吃饭窘境”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yangzhi/20170801/16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畜牧养殖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畜牧养殖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