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在家中庭院种植紫竹可以吗?价格多少钱一棵?栽培方法有哪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07  浏览次数:8520
内容摘要:紫竹也叫黑竹、墨竹、竹茄、乌竹,原产中国,南北各地多有栽培,多栽培供观赏;竹材较坚韧,供制作小型家具、手杖、伞柄、乐器及工艺品。那么在家中庭院种植紫竹可以吗?价格多少钱一棵?栽培方法有哪些?从重庆绿化苗木基地了解到,米径1-2cm价格5元左右。在家中庭院种植紫竹可以吗?可以的。家里养紫竹是有好处的。紫竹适合种植在庭院山石之间或书斋、厅堂、小径、池水旁边,也可以作为盆栽放置在窗前和室内,因为它属于绿色植物,所以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室内环境。紫竹杆紫黑,叶翠绿,若植于庭院观赏,可与黄槽竹、金镶玉竹

紫竹也叫黑竹、墨竹、竹茄、乌竹,原产中国,南北各地多有栽培,多栽培供观赏;竹材较坚韧,供制作小型家具、手杖、伞柄、乐器及工艺品。那么在家中庭院种植紫竹可以吗?价格多少钱一棵?栽培方法有哪些?从重庆绿化苗木基地了解到,米径1-2cm价格5元左右。

竹——摄图

在家中庭院种植紫竹可以吗?

可以的。

家里养紫竹是有好处的。紫竹适合种植在庭院山石之间或书斋、厅堂、小径、池水旁边,也可以作为盆栽放置在窗前和室内,因为它属于绿色植物,所以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室内环境。紫竹杆紫黑,叶翠绿,若植于庭院观赏,可与黄槽竹、金镶玉竹、斑竹等杆具色彩的竹种同植于园中。

紫竹栽培方法有哪些?

1、苗圃地选择

肥沃的沙质土地,最好是菜地。

2、母竹选择

母竹必须是健壮的1~2年生竹,要求枝叶茂盛,分枝较低,无病虫害母竹的粗度要适中,太大、太小都不好,最好胸径在2-3厘米左右。挖取母竹关键是防止损伤杆基笋芽,须根应尽量保留,不要劈破或撕裂杆柄、杆基,应尽可能多带宿土。母竹挖起后,在竹杆约2米平切。母竹应随挖随运随栽。如一时不能栽完,应放在阴凉避风处,或打湿后荫网覆盖,定时浇些水。远距离运输需带土打黄泥浆包扎,防止根芽干枯。

竹——摄图

3、整地挖穴

种植整地质量好坏,不仅影响成活率,并且直接影响成林速度与竹笋产量。带宽为1-1.5m,带间距大小,待竹苗成活发笋生长后,第2-3年通过扶育逐年挖除。栽植定穴的规格。在苗圃地上挖栽植穴,要将穴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穴的大小依据母竹竹篼的大小而定。一般穴的长、宽、深为60cmX60cmX40cm。挖穴时要把表土与底土分别放置于穴的两侧,以便回土时把表土先覆于竹篼部。栽植穴内的石块、杂草、灌木根系应去除。表土填入穴底层,有利于有机物质分解;底土翻到表层,有利于矿物质风化。整地与栽植穴的翻挖工作,最好在冬季阳历12月至元月上旬之前完成。这样,土块经过一个冬季的霜冻、雨淋,就会自然粉碎,有利于来年种植。

4、栽植方法

(1)栽竹时间以早春2月为宜,梅季时雨水充足,也可种植。种植时还要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在连续干早天气种植。

(2)种植密度。紫竹在适生区一般每亩的种植密度为500株。通常立地条件好,则种植密度宜小些,立地条件差,则密度要大些。

(3)细致栽植。有条件的.地直可以在穴底施用腐熟的农家,每穴10公斤,与表土拌匀。根据竹兜大小,适当修整定植穴,在穴底填充细土,解去包扎,放下母竹,使鞭根自然舒展,竹篼部覆土时要使细土与之紧密结合,适当提苗,再覆第二次表土踏实,然后再覆心土,直至穴面成弧形,以免穴内积水。

(4)加强管抚。竹苗成活与生长的关键在于管抚,要使竹林稳产高产,更需重视管抚。种后如天气干早,要及时浇水。防止风吹竹摇。为了提高成活率,加速竹林生长、尽快投产,对新造竹林应切实抓好灌溉、竹农间种、松土除草、施肥和保护等管抚措施。

紫竹易繁殖,生长快,产量高,投资少,收益快,二年母可出售,初期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用于园林绿化工程和旅游区风景中,成形中产业竹材可出口创汇。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在家中庭院种植紫竹可以吗?价格多少钱一棵?栽培方法有哪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99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