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中华蜜蜂的品种特性,详细如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04  浏览次数:8545
内容摘要:一、采集力强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可以收集浓度低的花蜜,没有大宗蜜源时意大利蜜蜂必须人工补充饲养才能维持巢内的正常生活,但中华蜜蜂可以利用零星蜜源正常繁殖,而且中华蜜蜂的飞行速度比意大利蜜蜂快,收集途中飞行时间可以缩短,从而增加单位时间内的采集次数,同时中华蜜蜂出巢早、归巢迟,每日外出采集的时间比意大利蜂多2~3小时。二、繁殖力强中华蜜蜂繁殖力强,优秀的中华蜜蜂王昼夜可生产800~1300粒鸡蛋,年产卵总数达10万粒以上,而且中华蜜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早春温暖寒冷时蜂王开始正常生产卵繁殖,意大利

中华蜜蜂的品种特性,详细如下

一、采集力强

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可以收集浓度低的花蜜,没有大宗蜜源时意大利蜜蜂必须人工补充饲养才能维持巢内的正常生活,但中华蜜蜂可以利用零星蜜源正常繁殖,而且中华蜜蜂的飞行速度比意大利蜜蜂快,收集途中飞行时间可以缩短,从而增加单位时间内的采集次数,同时中华蜜蜂出巢早、归巢迟,每日外出采集的时间比意大利蜂多2~3小时。

二、繁殖力强

中华蜜蜂繁殖力强,优秀的中华蜜蜂王昼夜可生产800~1300粒鸡蛋,年产卵总数达10万粒以上,而且中华蜜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早春温暖寒冷时蜂王开始正常生产卵繁殖,意大利蜂多处于越冬期,夏季高温天气时蜂王多不停产。PS:中华蜂王在外部蜜源丰富时繁殖力比意大利蜂王差。

三、耐寒耐热

中华蜜蜂在高寒地区只要巢内有足够的饲料,就可以安全地在室外越冬,外部气温在2℃时可以短时间外出飞行,9℃时可以正常采蜜,但意大利蜜蜂在5℃时表现出冻结状态,在14℃以上可以外出采蜜,早春气温不稳定,寒流交替出现时,中华蜜蜂可以利用早春蜜源正常繁殖,南方中华蜜蜂可以度过炎夏天,种群不减少,气温达到30~40℃时还可正常采集、繁殖。

四、抗病性强

中华蜜蜂的抗病性强于意大利蜜蜂,特别是对于蜂螨和美洲幼虫的抗腐病能力特别强,群势强的中华蜜蜂可以自行消除螨虫,但是中华蜜蜂容易感染蜂囊状幼虫病(中华蜜蜂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也容易受到蜡螟的危害,特别是中华蜜蜂有咬旧脾的习性,咬旧脾的蜡屑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容易大量繁殖巢虫(蜡螟的幼虫)。

五、善于造脾

中华蜜蜂不仅泌蜡筑巢能力强,而且擅长造脾,如果蜂箱里没有巢基,也能做出整齐的巢脾,如果蜂箱里有筑巢的空间,就能激发蜂泌蜡筑巢的积极性,其实这也是中华蜜蜂长期遗传的特性,在自然界生存的时候,中华蜜蜂为了防止巢虫的危害,经常咬旧脾重建新脾,为了避开不良环境常要另营新居造就了其多泌蜡、快造脾的特性。

六、抗胡蜂强

中华蜜蜂比意大利蜂的能力比意大利蜜蜂强,在我国山区生活着各种胡蜂,但中华蜜蜂可以和胡蜂“和平交往”,这表明中华蜜蜂对抗胡蜂的袭击有独特的方法,同时中华蜜蜂的飞行比意大利蜜蜂灵活。

七、分蜂性强

中华蜜蜂由于长期性的自然环境的适配导致其具备极强的分蜂性,当蜂群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自然分蜂,尽管自然分蜂是中华蜜蜂种群的繁衍发展方式,但对养蜂而言是十分不利的,由于分蜂性强的蜂种难以维护保养强群,而强群对于蜂群的防病提高产量是十分关键的,因此如何处理中华蜜蜂的自然分蜂也是中华蜜蜂养殖的关键环节。

八、容易逃群

中华蜜蜂对自然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在缺蜜或受到疾病敌人的威胁时,特别容易逃脱群体。事实上,这是中华蜜蜂抗逆性强的一种表现(当自然环境过于恶劣,蜂群长期受到胡蜂的影响时,中华蜜蜂会抛弃巢穴,并找到另一个新址)。这有利于中华蜜蜂种族的生存和繁殖。然而,中华蜜蜂的这一特点往往会给养蜂的生产带来损失,所以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是养好中华蜜蜂的关键。

九、盗蜂性强

中华蜜蜂的嗅觉非常敏感,有很强的采集欲望,对蜜源特别敏感,外界缺蜜时从蜂场洒落的蜜汁、其他群体的贮藏蜜成为窥视对象,实际上这也是中华蜜蜂反抗性强的表现(外界缺蜜时,中华蜜蜂为了种群的繁殖淘汰弱群和病群,集中资源保留强群渡过难关,从而不至于导致整个种群覆灭),因此养蜂者要注意蜂群动向、加强蜂群管理。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中华蜜蜂的品种特性,详细如下”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980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中华蜜蜂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