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为什么真蜂蜜卖不过假蜂蜜,主要源于消费者无法有效鉴别真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08  浏览次数:8452
内容摘要:一、普通消费者贪图便宜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品的销售渠道,普通消费者有贪图便宜的心理,但真蜂蜜的产量比较低,例如中蜂定点养殖时一年可以生产10斤就算不错了。这么低的产量必须以相对较高的价格才能让蜂农生存下来,而假蜂蜜的生存成本非常低并且可以批量生产,几元的成本就可以生产1斤。这样的“蜂蜜”销售10元一斤都是100%的利润,所以假蜂蜜在价格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而普通消费者有过于在意价格,从而造成真蜂蜜卖不过假蜂蜜。二、普通消费者不懂蜂蜜真蜂蜜有很多固有的特性如结晶、浓稠等,根据蜂种、

为什么真蜂蜜卖不过假蜂蜜,主要源于消费者无法有效鉴别真假

一、普通消费者贪图便宜

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品的销售渠道,普通消费者有贪图便宜的心理,但真蜂蜜的产量比较低,例如中蜂定点养殖时一年可以生产10斤就算不错了。这么低的产量必须以相对较高的价格才能让蜂农生存下来,而假蜂蜜的生存成本非常低并且可以批量生产,几元的成本就可以生产1斤。这样的“蜂蜜”销售10元一斤都是100%的利润,所以假蜂蜜在价格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而普通消费者有过于在意价格,从而造成真蜂蜜卖不过假蜂蜜。

二、普通消费者不懂蜂蜜

真蜂蜜有很多固有的特性如结晶、浓稠等,根据蜂种、产地等不同这些特性差异也非常大,例如有些蜂蜜容易结晶,有些蜂蜜难以结晶,有些蜂蜜比较浓稠,而有些却比较稀。许多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蜂蜜时基本上是基于他们的主观想法来评价的,殊不知这样恰恰掉进了假蜂蜜的陷阱,因为制作假蜂蜜的人基本不会去研究蜜蜂的习性,更多的是在研究普通消费者选购蜂蜜的习惯,因此真蜂蜜卖不过假蜂蜜也不足为奇了。

三、真蜂蜜无法自证清白

实际上绝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蜂蜜时都想买真蜂蜜,但什么样的蜂蜜是真蜂蜜呢?因此那些假蜂蜜为了销售出去在气味、状态、拉丝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处理,并且加上视频、照片、文章等来证明,比如用视频来直观的展示出蜜丝等,可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为这样的蜂蜜和消费者期待的真蜂蜜完全一致,所以对真蜂蜜来说很难“自证清白”,又因为懂互联网的蜂农太少,一些蜂农甚至不知道如何描述蜂蜜的真伪。

四、真蜜宣传比不上假蜜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实际上酒香也怕巷子深,更好的产品也需要宣传来配合才能拓展销路,对于这点这种假蜂蜜完全达到了极限,他们完全不需要关心“蜂蜜”的产量问题,也不需要花费人力物力来管理蜂群,只要想办法最大限度的宣传,其中最显著的是各大电商平台,真正养蜂的蜂农的精力基本上花在管理蜂群上,生产的蜂蜜也完全靠口碑在推广,根本无法像假蜂蜜快速、大面积进行推广宣传。

五、真蜜销售渠道太单一

假蜂蜜的销售渠道非常多,甚至可以采取分销的模式来进行销售,成本5元左右一斤的假蜂蜜制造商20元批发给分销商,分销商在用40元销售出去,最终厂家和分销商都有不错的利润,但真蜂蜜的销售价格高,流通利润空间非常小,基本上分销商不愿意分销,例如蜂农100元一斤批发给分销商,而分销商能卖120元一斤就不错了,加上如此高价的蜂蜜很少有消费者愿意买账,因此真蜂蜜因成本和利润等问题导致销售渠道远不如假蜂蜜多。

六、真蜜无法规模化量产

真蜂蜜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无法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实际上影响蜂蜜产量的因素非常多,如气候、蜜源等,这也给真蜂蜜的销售带来了极其不利的一面,很多养蜂人在购买蜂蜜时没有蜂蜜,有蜂蜜时却没有人购买,同时产量无法保证,无法有效地制定销售计划。假蜂蜜不同,完全可以人为地控制产量,需要多少就能生产多少,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可以生产,因此完全可以详细的制定出销售计划以便于销售。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为什么真蜂蜜卖不过假蜂蜜,主要源于消费者无法有效鉴别真假”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959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蜂蜜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