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钓鱼有哪些技巧?详细如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20  浏览次数:8898
内容摘要:一、天气鱼类寻找食物的积极性与天气有直接关系,在事宜的天气钓鱼容易爆护,在不适当的天气钓鱼容易成为空军。例如,钓鲫鱼的最佳天气是气温16~25℃,气压990~1005百帕,1~2级东北风,气温和气压过高或过低都不适合钓鱼,民间也有“天刮西南风,气死老渔翁”的说法。二、时间钓鱼的具体钓鱼时间因季节而异。例如,早春钓鱼的时间不能太早。仲春可以整天钓鱼,暮春适合雨天钓鱼,初夏适合气温低的早上和傍晚钓鱼,盛夏适合下午可以在阴凉处钓鱼,初秋可以选择上午钓鱼。深秋和仲春一样适合整天钓鱼。寒冬腊

钓鱼有哪些技巧?详细如下

一、天气

鱼类寻找食物的积极性与天气有直接关系,在事宜的天气钓鱼容易爆护,在不适当的天气钓鱼容易成为空军。例如,钓鲫鱼的最佳天气是气温16~25℃,气压990~1005百帕,1~2级东北风,气温和气压过高或过低都不适合钓鱼,民间也有“天刮西南风,气死老渔翁”的说法。

二、时间

钓鱼的具体钓鱼时间因季节而异。例如,早春钓鱼的时间不能太早。仲春可以整天钓鱼,暮春适合雨天钓鱼,初夏适合气温低的早上和傍晚钓鱼,盛夏适合下午可以在阴凉处钓鱼,初秋可以选择上午钓鱼。深秋和仲春一样适合整天钓鱼。寒冬腊月在气温稍高的中午钓鱼。

三、钓位

钓位应根据季节、时间和水域等因素确定,其中季节要求“春钓滩,夏钓谭,秋钓阴,冬钓暖”,钓鱼时间要“早、晚钓近,中午钓远,夜晚钓岸边”,然而水域应尽可能选择入水口、出水口、铧尖、河汊处、河弯处、洄水湾及网箱附近或水草或倒伏大树附近。

四、钓组

钓组应根据钓鱼种类确定。例如,钓鲫鱼时可以使用0.4~1.0号子线、0.8~1.5号主线、2~5号袖钩或1~3号伊豆钩,钓鲤鱼时可以使用1.0~2.0号子线、1.5~2.5号主线、3~8号伊势尼钩或5~8号关东钩。另外,野外钓鱼时线组可以适当扩大1个号,冬天钓鱼时线组可以适当缩小1个号。

五、打窝

俗话说“入水口、出水口、铧尖、河汊处、河弯处、洄水湾及网箱附近”,特别是在野钓中,打窝决定着钓鱼的数量。钓鱼人在打窝时有预打窝和即时打窝两种。其中,预打窝是指在钓鱼前1~3天在选择的位置投入大量的窝料,即时打窝是指钓鱼时在钓鱼点投入少量的窝料等鱼来寻找食物。另外,钓鱼种类不同的选择窝料也不同。

六、饵料

饵料是决定钓多少的关键,类型有自然饵和商品饵两种,其中自然饵主要有蚯蚓、红虫、玉米、麦粒等,商品饵主要有野战蓝鲫、疯钓鲫、大板鲫、螺鲤等,用商品饵制作饵料时必须考虑味道类型和季节的关系。例如,制作鲫鱼饵的基本原则是“春腥、夏淡、秋香、冬浓”。

七、调漂

浮漂是钓鱼人观察鱼吞食饵料的眼睛,实际上只有调好浮漂才能钓到更多的鱼,常见的调漂方式有调三钓三、调四钓二、调四钓三,调六钓三等,其中调指的是空钩时浮漂露出的目数,钓则是挂饵后浮漂露出的数目,调目一般越高越灵敏、越低越迟钝,钓目一般越低越灵敏,越高越迟钝。

八、看漂

看漂是为了正确把握提竿刺鱼的时机,钓鱼时浮漂主要有浮、沉、摆、拖、点等动作,但鱼种不同吃饵的漂相也不同。例如鲫鱼最具代表性的漂相是顿口和顶漂,鲤鱼最明显的漂相是黑漂和大顿口,漂相主要考验钓鱼人对经验的积累,实际上这也是高手和初学者区别最明显的地方。

九、溜鱼

溜鱼是钓鱼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例如,钓到大个人鱼时,不能直接把鱼从水面拉出。此时,硬拉容易发生断线跑鱼的情况。应该慢慢地把鱼溜疲惫后在用抄网抄上岸。主要有之字形溜鱼法、横八字溜鱼法、拉犁式溜鱼法等,但这些溜鱼技巧在实际操作几次后才可灵活运用。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钓鱼有哪些技巧?详细如下”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883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钓鱼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