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市面上古丈毛尖价格多少钱一斤?常喝有什么好处?如何选购正宗的?冲泡方法有哪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07  浏览次数:81165
内容摘要:古丈毛尖,属绿茶类,古今名茶,因地得名,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芳香,被誉为“绿茶中的珍品”。那么,市面上古丈毛尖价格多少钱一斤?常喝有什么好处?如何选购正宗的?冲泡方法有哪些?一、市面上古丈毛尖价格多少钱一斤?古丈毛尖根据品质不同而有不同的价位,重量一般都是按500克算,从100元到上千元都有,通常自己品(待客)的话一般买400元左右的,送人一般选择600元以上的,当然也有100~200元一斤的。二、常喝有什么好处?古丈毛尖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

古丈毛尖,属绿茶类,古今名茶,因地得名,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芳香,被誉为“绿茶中的珍品”。那么,市面上古丈毛尖价格多少钱一斤?常喝有什么好处?如何选购正宗的?冲泡方法有哪些?

市面上古丈毛尖价格多少钱一斤-摄图网

一、市面上古丈毛尖价格多少钱一斤?

古丈毛尖根据品质不同而有不同的价位,重量一般都是按500克算,从100元到上千元都有,通常自己品(待客)的话一般买400元左右的,送人一般选择600元以上的,当然也有100~200元一斤的。

二、常喝有什么好处?

古丈毛尖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防癌、防治坏血病和护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种功能。

常喝毛尖茶,能降低血压。茶叶内含的咖啡碱和儿茶素能促使人体血管壁松弛,并能增血管有效直径,使血管壁保持一定弹性,消除脉管痉挛。毛尖茶中的一氨基丁酸对松弛血管壁的效应更显著;喝茶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茶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对人体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总类脂和甘油三酸脂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常饮茶的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比不饮茶的人要低三分之一左右。

常喝有什么好处-摄图网

三、如何选购正宗的?

1、用双手捧起一把古丈毛尖茶叶,放于鼻端,用力深深吸一下茶叶的香气,一是看是否具有熟板栗的香气,二是辨别香气的高低,三是嗅闻香气的纯正程度,凡香气高、气味正的必然是优质茶。

2、用手抓一把古丈毛尖茶叶平摊于白纸上,看一下干茶的色泽、嫩度、条索、粗细,凡色泽匀整、嫩度高,条索紧实,粗细一致,碎末茶少的是上乘茶叶。

四、冲泡方法有哪些?

1、宽壶留茶根闷泡法:对于品质较好的古丈毛尖采取“宽壶留根闷泡法”,“留根”就是经“洗茶”后从始至终将泡开的茶汤留在茶壶里一部分,不把茶汤倒干,一般采取“留四出六”或“留半出半”,每次出茶后再以开水添满茶壶,直到最后茶味变淡。“闷泡”是指时间相对较长,节奏讲究一个“慢”字。“留根”和“闷泡”道出了湖南古丈毛尖的茶性,采取留根和闷泡,既能调节从始至终的茶汤滋味,又为古丈毛尖的滋味形成留下充分的时间和余地,达到“茶熟香温”的最佳境界。

2、中壶“功夫茶”泡法:中壶“功夫茶”泡法就是现冲现饮,每次倒干,不留茶根,茶壶的容积因饮茶者的数量而定,也能冲泡好湖南古丈毛尖。如对部分比较新的古丈毛尖或有轻异味的茶,使用中型壶现冲现饮,头几泡除去新异味,提高后几泡的纯度。对于部分重发酵茶,采取快冲倒干法便于避免茶汤发黑。对于苦涩味较重的茶叶,中壶快冲能减轻苦涩味。对于一部分采用机械揉捻制作晒青的古丈毛尖品,因茶味浸出较快,冲泡时也以此法为宜。

3、盖碗杯冲泡法:盖碗杯冲泡法有利于提高冲泡温度,提高茶叶的香气,比较适宜于冲泡粗老古丈毛尖,但对于一些细嫩茶要求冲泡者要手艺娴熟,否则会出现“水闷气”或烫熟茶叶的现象,盖碗冲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器皿对茶汤醇度的有利影响。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市面上古丈毛尖价格多少钱一斤?常喝有什么好处?如何选购正宗的?冲泡方法有哪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81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