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未来农民如何从种草中增收?有哪些可种的作物推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07  浏览次数:81035
内容摘要: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及,要“扩大粮改饲试点,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合理调整粮食统计口径”。草食畜牧业是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抓手,正在成为国家大力扶持的朝阳产业,在“大食物观”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这里一起来看一下未来农民如何从种草中增收?有哪些可种的作物推荐?一、未来农民如何从种草中增收?我国的牧草和饲用植物种类丰富,多达6400余种。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生态适应性,可以满足各类不同气候、土壤、水分条件的自然资源进行绿色营养体的生产。即便是不利于粮食作

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及,要“扩大粮改饲试点,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合理调整粮食统计口径”。草食畜牧业是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抓手,正在成为国家大力扶持的朝阳产业,在“大食物观”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这里一起来看一下未来农民如何从种草中增收?有哪些可种的作物推荐?

种草增收-摄图网

一、未来农民如何从种草中增收?

我国的牧草和饲用植物种类丰富,多达6400余种。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生态适应性,可以满足各类不同气候、土壤、水分条件的自然资源进行绿色营养体的生产。即便是不利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的土地,也可以用来种植适宜的牧草和饲用植物。

甘肃黄土高原地区实行草田轮作,一个轮作周期3-4年,就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23%-24%,每公顷土地可增加氮素100-150公斤,在不增施肥料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后作粮食产量10%以上。

发展草地农业的空间也无比宽广,低中产田、农闲田、林果隙地、草山草坡都是发展草地农业的优势选择,并且畜牧业对饲草的需求量又很大,这个缺口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所以种植牧草,不失为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初步统计,我国低、中产田面积8000万公顷,农闲田面积近990万公顷,各类疏林、茶林、果园隙地148万公顷,目前已利用种植牧草的面积不足10%。

如果能够通过推行草地农业,将上述各类土地的10%用于种植优良牧草,在不影响原有生产力的同时可以增收牧草干草1亿吨,按照平均10公斤牧草干物质转化1公斤牛羊肉计算,可增加生产约1000万吨牛羊肉。

草地农业-摄图网

此外,我国还有1亿公顷的草山草坡。这些草地农业的产出相当于增加了1亿亩耕地良田。

当我们开始慢慢的摆脱掉“以粮为纲”这样一种传统思维方式的时候,能够更加审慎、客观地去看待牧草在未来的行业中蒸蒸日上的发展,我们也能够像甘肃定西一样,借助小草来实现脱贫增收!

二、有哪些可种的作物推荐?

1、菊苣

菊苣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叶子可以做成生菜食用,还可以入药,在我国北方很多地方都有种植。菊苣种在树下可以调节生态,入菜入药后又是一份收入,何乐而不种呢?

如果您认为在树下种植菊苣相对冷门的话也没关系,还有一种神奇的饲草作物——白三叶也可以。

白三叶耐践踏,观光效果好。在华北地区都可以种,尤其是在陕西有120多万公顷的苹果园,如果能够做这个的观光采摘的话,则是非常好的一个草种。在北京平谷、顺义的梨园,通县的苹果基地试验点,这种草种不怕采摘,搞覆盖的话还有固氮功能,生态效果非常好。

2、白三叶

白三叶是三叶草的一种,此外还有红三叶,是一种非常具有普适性的饲草作物,在此前农业部发布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到,要在我国南方地区重点发展三叶草、黑麦草、饲用油菜,通过以养带种的方式来实现多元发展。

当然,除了林下养鸡,还可以养羊、养鹅。另外,如果林下生态环境良好、土壤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的话,还可以种植中药材,发展林药模式;还有一些阔叶林的锯末可以用作食用菌的培养基,只要条件适宜的话,还可以发展林菌模式,在林下发展食用菌。总之,只要林下有草,就有利于小环境的改善,就可以延伸出很多产业链。希望您可以找到自己的“林下”产业链,发展草地农业致富!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未来农民如何从种草中增收?有哪些可种的作物推荐?”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81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