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茼蒿病虫害防治技术,茼蒿病虫害发病症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16  浏览次数:81002
内容摘要:一、立枯病1、症状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2、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或41%聚砹·嘧霉胺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或将大将军+门神按600倍液

茼蒿病虫害防治技术,茼蒿病虫害发病症状

一、立枯病

1、症状

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

2、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洒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或41%聚砹·嘧霉胺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或将大将军+门神按600倍液稀释,每平米3升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及栽前苗床浇灌。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本产品按6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二、叶斑病

1、症状

鸡冠花叶斑病侵染叶片、叶柄和茎部,叶片病斑圆形,之后扩大成不规则的大病斑,产生轮纹,病斑从红褐色变成黑褐色,中央灰褐色,茎和叶柄上的病斑褐色,长条形。鱼尾葵叶斑病叶片产生黑褐色小圆斑,后扩大或病斑连片呈不规则大斑块,边缘稍微隆起,叶片两面散发小黑点。君子兰叶斑病(叶有椭圆型、长条形浅红褐色病斑,周围有退绿圈,然后扩大成不规则的大斑,病斑产生黑点。

2、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4%苷抗菌素20毫升41%聚氰胺20毫升,水15公斤,5~7天用药1次,连续2~3次。

三、菌核病

1、症状

主要是伤害茎蔓、叶片和果实。茎基部感染,初生水渍状斑,然后扩展成淡褐色,茎基软腐烂或纵裂,病部表面产生白棉状菌丝。叶片感染,叶片表面出现灰色至灰褐色湿斑,病斑边缘和健康部分界限不明显,湿度大时斑面出现棉状白霉,叶片腐烂。果实感染,初现水浸渍状斑,扩大后呈湿腐状,其表现集的白棉状菌丝体,发病后期病部表面出现数量不同的黑鼠粪状菌核。

2、防治

发病中前期,20%硅唑咪鲜胺30毫升,加入霜菌酯25毫升,加水15公斤,5~7天1次,连续2~3次。

四、菜螟

1、症状

以初龄幼虫蛀食幼苗大菜螟心叶,吐丝结网,轻则影响菜苗生长,重者可致幼苗枯死,造成缺苗断垅,高龄幼虫除啮食心叶外,还可蛀食茎髓和根部,并可传播细菌软腐病,引致菜株腐烂死亡。

2、防治

幼虫孵化盛期或首次看到心叶受害和丝网时,用5%的药物喷洒太保乳油4000倍的液体2~3次,注意将药物喷洒到菜心。

五、蚜虫

1、症状

蚜虫是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多聚集在叶子、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汁,使叶子皱纹、卷曲、畸形,严重时枝叶枯萎,整株死亡。

2、防治

当田间百株蚜量达500头、益害比大于1∶500时,每亩用25%蚜螨清乳油50毫升,或吡虫啉系列产品1500~2000倍液喷雾,10%的蚜虱净60~70克,20%的吡虫啉2500倍液,25%的抗蚜威3000倍液喷雾防治。麦蚜对吡虫啉和啶虫脒产生抗药性的麦区不宜单一使用药剂,可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配喷施。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茼蒿病虫害防治技术,茼蒿病虫害发病症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782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茼蒿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