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月季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附其发病症状和发生规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26  浏览次数:81221
内容摘要:一、月季白粉病1、发病症状(1)患病叶在初期会出现褪绿黄斑,随后扩大并着生白粉,出现反卷、皱缩、变厚的情况。(2)叶柄和嫩梢在染病后,稍膨大,反向弯曲,当花蕾染病后,花姿变畸形,严重时叶子枯黄,植株衰弱。2、发生规律病菌会在芽、叶、枝上越冬,由风传播,发病的适温为17-25℃,通常5-6月和9-10月是白粉病发病的盛期,当土壤中氮肥过多或钾肥过少时,便容易发病。3、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2)合理施肥,避免氮肥。(3)将病叶清除并烧毁。(4)适当的修剪,保持植株间的通风透光。(5)在发病前后,可喷洒

月季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附其发病症状和发生规律

一、月季白粉病

1、发病症状

(1)患病叶在初期会出现褪绿黄斑,随后扩大并着生白粉,出现反卷、皱缩、变厚的情况。

(2)叶柄和嫩梢在染病后,稍膨大,反向弯曲,当花蕾染病后,花姿变畸形,严重时叶子枯黄,植株衰弱。

2、发生规律

病菌会在芽、叶、枝上越冬,由风传播,发病的适温为17-25℃,通常5-6月和9-10月是白粉病发病的盛期,当土壤中氮肥过多或钾肥过少时,便容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

(2)合理施肥,避免氮肥。

(3)将病叶清除并烧毁。

(4)适当的修剪,保持植株间的通风透光。

(5)在发病前后,可喷洒粉锈宁、白菌清等药剂进行防治。

二、月季黑斑病

1、发病症状

(1)叶片、花梗和嫩枝都可受到侵害,发病初期,病斑为籽褐色至褐色小点,随后扩展为黑色或深褐色,常被黄色晕圈包围。

(2)黑斑病严重时,整株的中下部叶片全部脱落,枝条枯死。

2、发生规律

病菌会在病枝叶或落叶中越冬,主要靠风雨传播,夏末后发病严重,在高温干旱时,病害扩展缓慢,通常衰弱的植株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叶,冬季时重新修剪病株。

(2)在生长季节应经常修剪,保证良好的通风。

(3)可用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锌、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进行防治。

三、月季叶枯病

1、发病症状

(1)主要发生在月季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会出现黄绿色的针点斑,发病后期,病斑会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呈紫色,扩展后连片,病键的交界明显。

(2)发病后期,病部会出现小黑点,病叶的边缘像火烧状。

2、发生规律

病原菌会在病叶和土壤中越冬,靠着风雨传播,在多雨季节或管理粗放时发病重。

3、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和销毁病叶,并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加强养护。

(2)在休眠季节喷洒3度石硫合剂,发病前可喷洒百菌清等药剂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喷洒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四、月季根癌病

1、发病症状

月季根部和茎部出现大小、形状不同的瘤状物,植株生长不良,枝叶短、叶枯黄、早落、花小或不开花。

2、发生规律

(1)病原菌在土壤中生存,靠着水和工具传播。

(2)发病初期,瘤小质软,为白色,后来逐渐增大,变深褐色,表面粗糙开裂,质地坚硬,呈木质化。

3、防治方法

在露地栽培时,尽量不要重茬,提高嫁接水平,改变嫁接的方法,减少伤口,避免传染。

五、月季花叶病

1、发病症状

月季花叶有环状斑,或有栎叶状花纹,部分花叶有褪绿斑、黄脉或矮化。

2、发生规律

月季花叶病是病毒性病害,将病株作为繁殖材料、汁液接触和刺吸式害虫都可传播,在夏季强光和干旱时,利于显症和扩展。

3、防治方法

(1)避免使用病株作为繁殖材料,发现病株后应立即拔除销毁。

(2)选择抗病品种或者组培苗,在生长季节应防治蚜虫等传播媒介。

(3)在发病初期,喷洒氨基寡糖素水剂,抑制病毒扩散。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月季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附其发病症状和发生规律”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781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月季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