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附子种子价格多少钱一斤?如何种植?有哪些功效及作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07  浏览次数:81292
内容摘要:附子,又名乌头或附片,别名:草乌、盐乌头、鹅儿花、铁花、五毒,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那么,附子种子价格多少钱一斤?如何种植?有哪些功效及作用?据了解,附子种子价格在7-8元/斤,不同地区价格差异较大。附子如何种植?1.选地整地附子种植地要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山地,从大雪开始,10月下旬每亩地施厩肥或堆肥4000~5000千克作底肥,按宽1.2米作畦,畦面宽1米,将过磷酸钙50千克、菜饼50千克,碎细混合撒入畦面,搅拌均匀,以备下种。2.繁殖育苗附子用块根繁殖,先要

附子,又名乌头或附片,别名:草乌、盐乌头、鹅儿花、铁花、五毒,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那么,附子种子价格多少钱一斤?如何种植?有哪些功效及作用?据了解,附子种子价格在7-8元/斤,不同地区价格差异较大。

附子-摄图网

附子如何种植?

1.选地整地

附子种植地要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山地,从大雪开始,10月下旬每亩地施厩肥或堆肥4000~5000千克作底肥,按宽1.2米作畦,畦面宽1米,将过磷酸钙50千克、菜饼50千克,碎细混合撒入畦面,搅拌均匀,以备下种。

2.繁殖育苗

附子用块根繁殖,先要选种根,块根按大小可分三级,第一级每100个块根重2千克,第二级重0.75~1.75千克,第三级重0.25~0.5千克,第一级和第三级多用作乌头种根,第二级块根用作附子种根,每亩用块根11000~12000个,为130~150千克,凡是块根皮上带黑疤,水旋病及有伤口和病虫害的块根,不可作种。

附子种根挖出后,放在背风阴凉的地方摊开(厚约6厘米)晾7~15天,使皮层水分稍干一些就可栽种。11月上、中旬在畦中按顺序以株行距15x18厘米、窝深12厘米稳苗入坑栽成3行,后覆土9厘米厚,成鱼背形以利于排水。在栽种时每隔10株间可多栽1块根,以利补苗,确保丰产。

3.田间管理

中耕补苗:附子栽培时在11月中旬前后浅锄草1次,保持田间无杂草。第二年早春苗出齐后及时进行补苗,取健苗带土补栽,压实,浇清水以利成活。

追肥培土:附子一般追肥3次。2月上旬出现5~6片叶子时,每亩用尿水肥3000~3500千克,在行间挖小沟顺沟灌1次。第二次在5月份修病根后,施入人粪尿3000~3500千克,或油饼肥250千克,每3株间挖1穴施入肥料盖土。第三次在8月上旬进行,每亩用人畜粪水1000千克,尿素10千克,兑1000千克水淋灌。在追肥的同时进行培土,厚6~15厘米,作成鱼背形。

摘尖修根:附子苗高30~36厘米时进行。第一次摘高尖,7天后摘二类苗的尖,再过7天摘三类苗的尖。摘尖后腑芽生长快,应及时摘掉。在4月上旬谷雨以前、立夏后修根1次:轻轻创开根部土,均匀地保留2~3个健壮的新生附子,其余小附子全部切掉取出,注意勿伤根和茎秆。

采收加工:附子一般在7月下旬收获。用二齿耙挖出全株,抖去泥沙,摘下附子,去掉须根成泥附子,需马上加工。同时母根砍下晒干成乌头。

附子有哪些功效及作用?

1.治经水不调

熟附子去皮,取等份当归一起,每次服用三钱,加水煎服即可。

2.治小便白浊

取熟附子,研末,每次取两钱,加姜三片,水一盏,煎至六分,待温热后服用。

3.治小便虚闭

取附子一个,炮去皮脐,用盐水浸一段时间,取泽泻一两,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灯心半茎,煎服即可。

4.治十指疼痛

感到手指麻木,可以取生附子,去皮脐,取等份木香,五片生姜,加水煎服。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附子种子价格多少钱一斤?如何种植?有哪些功效及作用?”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75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