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大葱病虫害防治技术,如何治疗大葱炭疽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18  浏览次数:8330
内容摘要:一、大葱褐斑病1、发病特征:大葱褐斑病又称叶尖黄萎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感染容易从上部开始,最初是水浸状黄褐斑点,然后生成梭形病斑,一般长10~30毫米,宽3~6毫米,斑中部灰褐色,边缘褐色,斑面容易产生黑色小点,即子囊壳,严重的时候,几大病斑融合,造成叶片局部干枯。2、农业防治:(1)选用高脚白、三叶齐、鸡腿葱、章丘大葱等耐热品种。(2)加强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葱田过湿,提高根系活致力,增强抗病力。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

大葱病虫害防治技术,如何治疗大葱炭疽病

一、大葱褐斑病

1、发病特征:大葱褐斑病又称叶尖黄萎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感染容易从上部开始,最初是水浸状黄褐斑点,然后生成梭形病斑,一般长10~30毫米,宽3~6毫米,斑中部灰褐色,边缘褐色,斑面容易产生黑色小点,即子囊壳,严重的时候,几大病斑融合,造成叶片局部干枯。

2、农业防治:

(1)选用高脚白、三叶齐、鸡腿葱、章丘大葱等耐热品种。

(2)加强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葱田过湿,提高根系活致力,增强抗病力。

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10天1次,连喷2~3次。

二、大葱软腐病

1、发病特征:大葱细菌性软腐病有逐年上升的倾向。一般先从茎基由下向上扩展,初次感染呈水渍状长形斑点,随后产生半透明状灰白色病斑,随后叶鞘基部软化腐烂,造成叶片折倒,病斑向下扩展,假茎部染病初次呈水浸状,随后内部开始腐烂,散发出细菌病害特有的恶臭味。

2、农业防治:

(1)增加有机肥,培育壮苗。适期卢栽,勤中耕,浅浇水,增加磷钾肥,防止氮肥过多。

(2)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地上害虫,减少人为伤口。

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1000万单位新植霉素3000倍或14%络胺铜水剂250倍液,视病情隔7~10天1次,连防2~3次。

三、大葱黄矮病

1、发病特征:大葱黄矮病又称大葱病毒病,大葱从苗期到成株都可以得这种病,得病株生长受阻,病叶生长停滞,叶子凹凸不平,皱缩扭曲,叶变细,叶尖逐渐变黄,叶片上有时产生长短不同的黄白色条斑和黄绿色斑驳。重病株严重矮化,叶扭曲变小,扁平,停止生长,蜡质减少,叶下垂变黄,严重者全株萎缩枯死。

2、农业防治

(1)栽葱前去除田间杂草,剔除病苗,及时追肥浇水并且注意不要与其他葱类作物邻作。

(2)及时防除蚜虫和蓟马,选择10%百虫畏800倍,或者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抑或50%甲胺磷1000倍混合液喷用。

(3)增加有机肥,及时追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提强抗病力。

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800倍液,或者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或者用小叶敌乳剂300倍液加绿风九五500倍喷施,隔5~7天1次,防治2~3次。

四、大葱炭疽病

1、发病特征:危害叶、花茎和假茎。叶初侵染为近纺锤形、梭形至不规则斑点,淡灰褐色至褐色,斑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严重时引起上部叶片枯死。病原属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真菌葱刺盘孢菌,以子座或分生孢子盘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染病的假茎上越冬,靠雨水飞溅传播。

2、防治方法:多雨年份长期遇阴雨连绵,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发病严重,一般采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抑或70%大生600倍液在发病在发病初期喷治。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大葱病虫害防治技术,如何治疗大葱炭疽病”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756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大葱病虫害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