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六安瓜片的历史由来,六安瓜片的历史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06  浏览次数:8856
内容摘要:一、六安瓜片产地分布六安瓜片产于六安市裕安区和金寨、霍山两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为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内山瓜片产地为金寨县的齐山村(黄石冲)响洪甸、鲜花岭、龚店,裕安区以独山、双峰、龙门冲、石婆店镇三岔村、沙家湾村、霍山县的诸佛庵一带。外山瓜片产地为六安市裕安区的石板冲、石婆店街道半径5公里范围、狮子岗、骆家庵一带。二、六安瓜片的历史发展六安瓜片茶诞生于“六安茶”之中,是清代名茶中的精华。根据六安史志记载和清代乾隆年间诗人袁枚所著《随园食单》所列名品,民间传说于清代中叶

六安瓜片的历史由来,六安瓜片的历史发展

一、六安瓜片产地分布

六安瓜片产于六安市裕安区和金寨、霍山两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为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内山瓜片产地为金寨县的齐山村(黄石冲)响洪甸、鲜花岭、龚店,裕安区以独山、双峰、龙门冲、石婆店镇三岔村、沙家湾村、霍山县的诸佛庵一带。外山瓜片产地为六安市裕安区的石板冲、石婆店街道半径5公里范围、狮子岗、骆家庵一带。

二、六安瓜片的历史发展

六安瓜片茶诞生于“六安茶”之中,是清代名茶中的精华。根据六安史志记载和清代乾隆年间诗人袁枚所著《随园食单》所列名品,民间传说于清代中叶从“六安茶”中的“齐山云雾”演变而来,当地人流传“齐山云雾,东起蟒蛇洞、西至蝙蝠洞、南达金盆照月、北连水晶庵”的说法。1856年,慈禧生同治皇帝后,方有资格每月享受十四两六安瓜片茶的待遇。老一代革命家对六安瓜片多有情钟,一代伟人周恩来和叶挺将军有着与六安瓜片的不解情缘。建国后,六安瓜片一直被中央军委列为特贡茶。1971年7月担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博士首次访华,六安瓜片被作为国品礼茶赠送,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被传为佳话,不愧为六安人民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六安瓜片的历史由来

1、由来一: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去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对市场,获得成功。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集,并命名“封翅”(意味峰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的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新鲜叶子去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构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拙。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状像葵花籽,逐称“瓜子片”,然后被称为“瓜片”。

2、由来二: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袁饮茶成癖,茶是不可或缺的礼物。但是,当时当地生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满足袁。1905年前后,祝家为了取悦袁家,不惜工本,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挑选春茶的第1~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做的新茶形质俱丽,得到袁的赞赏。此时,瓜片脱颖而出,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故越来越受到饮者的喜爱,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名茶。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六安瓜片的历史由来,六安瓜片的历史发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753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六安瓜片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