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碧螺春产地是哪里?附碧螺春的鉴别方法和功效作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06  浏览次数:81070
内容摘要:一、碧螺春产地是哪里1、碧螺春产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因此命名洞庭碧螺春,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2、金庭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种茶,重点茶区在秉场、石公堂里、东村、衙甪里、东河、缥缈村一带,其余东蔡、林屋、庭山、蒋东、元山各村也有分布。茶园面积965公顷。3、东山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茶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莫厘、碧螺、双湾、杨湾、陆巷五个村。二、碧螺春的鉴别方法1、看外观色泽:没有添加色素的碧螺春颜色柔和自然,添加色素的碧螺春颜色鲜艳,发绿,有明显

碧螺春产地是哪里?附碧螺春的鉴别方法和功效作用

一、碧螺春产地是哪里

1、碧螺春产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因此命名洞庭碧螺春,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

2、金庭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种茶,重点茶区在秉场、石公堂里、东村、衙甪里、东河、缥缈村一带,其余东蔡、林屋、庭山、蒋东、元山各村也有分布。茶园面积965公顷。

3、东山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茶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莫厘、碧螺、双湾、杨湾、陆巷五个村。

二、碧螺春的鉴别方法

1、看外观色泽:没有添加色素的碧螺春颜色柔和自然,添加色素的碧螺春颜色鲜艳,发绿,有明显的着色感。

2、看茶汤色泽:碧螺春用热水提取后,没有加色素的汤的颜色清澈柔和、青黄明亮,加色素的茶汤颜色鲜艳、明显发绿。

三、龙井和碧螺春的区别

1、碧螺春为洞庭山产,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适合茶叶生长。由于茶叶和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有特殊的花香。

2、龙井来自西湖,龙井是中国杭州四大名茶之一,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大特征。

四、碧螺春的功效作用

1、兴奋作用:茶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效率。

2、利尿作用: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利尿作用,用于治疗水肿、水滞瘤。利用红茶糖水解毒、利尿作用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3、强心解痉作用:咖啡碱具有强心、解痉、松弛平滑肌的效果,可以解除支气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辅助药物。

4、抑制动脉硬化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具有活血化瘀、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因此,经常喝茶的人中,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很低。

5、抗菌、抑菌作用:茶中的茶多酚和单宁作用于细菌,可凝固细菌蛋白质杀菌。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如霍乱、伤寒、痢疾、肠炎等。皮肤长疮、溃烂流脓外伤破皮,可用浓茶冲洗患部,有消炎杀菌作用。口腔炎症、溃烂、喉咙肿痛,用茶叶治疗,也有一定治疗效果。

6、减肥功能:茶中的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和芳香物质等多种化合物可以调节脂肪代谢,尤其是乌龙茶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功能。茶多酚和维生素C可以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所以喝茶可以减肥。

7、防龋齿作用:茶中含氟,氟离子和牙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可以成为不溶于酸的“氟磷灰石”,就像给牙齿增加保护层一样,提高了牙齿的防酸抗龋能力。

8、抑制癌细胞作用:据报道,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有一定程度的体外抗癌作用。作用较强的有牡荆碱、桑色素和儿茶素。

9、缓解脚气作用:每晚睡觉前,取花椒10克、碧螺春10克、陈醋50毫升,加水2500毫升煮开,放温后浸泡脚,每次浸泡30分钟,用干净的毛巾擦拭脚。坚持每晚浸泡1次脚,一般1周后脚气会减轻。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碧螺春产地是哪里?附碧螺春的鉴别方法和功效作用”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751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碧螺春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