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仙人球长斑怎么办?附长斑的原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06  浏览次数:8664
内容摘要:一、仙人球长斑的原因仙人球长斑的原因一般是仙人球得了仙人球锈病(仙人球黄斑病),主要是平时栽培管理不当,比如盆土贫瘠、营养不足不全,或者使用氮素过多,导致植物组织嫩软,或者盆土过于粘重、排水不良、墒性过大,或者苗盆长期荫蔽、通风不良,或者冬春季节乍冷骤热等环境因素不适引发锈菌浸染所致。此外浇水的时候水滴沾到球上,也会造成细菌孳生,形成斑点,过分日晒也会造成灼伤斑。二、仙人球长斑怎么办1、如果是锈病引起的,可以取出植物,土壤用高锰酸钾消毒(或用锅蒸或微波炉加热),球体用多菌灵、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稀释溶液消毒

仙人球长斑怎么办?附长斑的原因

一、仙人球长斑的原因

仙人球长斑的原因一般是仙人球得了仙人球锈病(仙人球黄斑病),主要是平时栽培管理不当,比如盆土贫瘠、营养不足不全,或者使用氮素过多,导致植物组织嫩软,或者盆土过于粘重、排水不良、墒性过大,或者苗盆长期荫蔽、通风不良,或者冬春季节乍冷骤热等环境因素不适引发锈菌浸染所致。此外浇水的时候水滴沾到球上,也会造成细菌孳生,形成斑点,过分日晒也会造成灼伤斑。

二、仙人球长斑怎么办

1、如果是锈病引起的,可以取出植物,土壤用高锰酸钾消毒(或用锅蒸或微波炉加热),球体用多菌灵、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稀释溶液消毒。

2、平时要注意控制浇水,不要过于浇水,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要暴露在阳光下。植物换盆时,要去除盆中的杂草,抖落带菌宿土,用新制的培养土重新放入盆中。有条件的可以在培养土中加入少量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粉进行杀菌。在日常种植管理中增加一定比例的磷钾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3、锈发生初期,可用75%百菌清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20%三唑酮乳油2500~4000倍液喷施,对锈病具有预防和杀灭作用,80%代森锌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6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涂1次,预防效果明显。

三、仙人球的养殖方法

1、培养土的配置:仙人球是沙漠植物,适合酸性和弱酸性的土壤环境。仙人球根系不发达,所以土壤应富含机质,疏松透气。一般来说,培育土采用曝晒2~3天的腐殖土和磷钾肥,一般每50公斤的盆栽士混合磷酸钙1公斤、磷酸钾0.5公斤作为基肥。

2、合理的水分管理:浇水的原则是“不干不浇,宁干勿湿”,不要浇仙人球的心部。一般来说,春天每半个月浇1次水,夏天每周浇1次,秋天和冬天生长变缓慢,20多天浇1次就可以了。注意最好用雨水浇花,如果是自来水,最好曝晒2天使用。

3、合理施肥管理:可用淘米水放入封闭容器半个月后浇水,这种淘米水营养丰富,呈弱酸性,非常适合浇灌仙人球。必要时追肥,一般在每年春夏,浇水1%磷酸二氢钾,每年2~3次即可。

4、控制光照摆放:仙人球是非常喜欢阳光的植物,但温度超过36度时也要进行遮光处理。仙人球不适合长时间放在室内环境中,这样仙人掌的颜色容易变黑,一般每月放在室外的阳光下放置2~3天,然后移到室内,注意放在室内有阳光的地方。

5、及时换盆土:一般来说,仙人球在盆栽中生长2~3年,土壤的营养成分将会确实,也会造成培养土的板结,此时就要换盆了。注意将仙人球从原来的花盆中取出,在新的花盆底部放入碎片,利于排水通气,填充第1步配置的培养土,填充到1/3时用手压实,轻轻放入挖出的仙人球(切除腐烂的老根和病根),周围填充培养土,轻轻提起仙人球,有利于根系的伸展,最后填充剩余的培养土,压实。

6、预防病虫害:仙人球病虫害主要是炭疽病、溃疡病、介壳虫和粉虱,主要控制水分,及时通风,预防为主。多菌灵对炭疽病有一定的作用,链霉素对溃疡病有效,但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仙人球长斑怎么办?附长斑的原因”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749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仙人球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