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母树大红袍,与普通大红袍的区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08  浏览次数:8838
内容摘要:一、 成交价格1998年在第一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有中国“豪宅教父”澳大利亚许荣茂先生以15.68万元的高价在拍卖中获得了20克母树大红袍,今年2005年4月13日在第12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拍摄的19.8万元,2005年在第7届武夷山红袍节拍卖了20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二、母树品种中国茶界权威著作《中国名茶志》,岩茶泰斗姚月明主编的福建卷记载,北斗及九龙窠的于60年代末均曾于衰老茶树上剪穗扦插中国茶界权威著作《中国名茶志》,岩茶泰斗姚月明主编的福建卷记载,北斗及九龙窠的于

母树大红袍,与普通大红袍的区别

一、 成交价格

1998年在第一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有中国“豪宅教父”澳大利亚许荣茂先生以15.68万元的高价在拍卖中获得了20克母树大红袍,今年2005年4月13日在第12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拍摄的19.8万元,2005年在第7届武夷山红袍节拍卖了20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

二、母树品种

中国茶界权威著作《中国名茶志》,岩茶泰斗姚月明主编的福建卷记载,北斗及九龙窠的于60年代末均曾于衰老茶树上剪穗扦插中国茶界权威著作《中国名茶志》,岩茶泰斗姚月明主编的福建卷记载,北斗及九龙窠的于60年代末均曾于衰老茶树上剪穗扦插,成活三株,北斗峰的称北斗一号,九龙窠的称北斗二号,十余年试制结果,均证明制优率极高,香气滋味极受赞赏,现已较大量繁殖栽种于武夷不同山岩,成活三株,北斗峰的称北斗一号,九龙窠的称北斗二号,十余年试制结果,均证明制优率极高,香气滋味极受赞赏,现已较大量繁殖栽种于武夷不同山岩。

三、保护措施

20世纪30年代当地政府派遣部队,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仍雇佣农民多年监督,自从2000年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成功后,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就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2003年,武夷山市政府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现有六株(有两株为无性繁植所生)大红袍母株投保一亿元人民币产品责任保险。

武夷山决定2007年起,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确保其良好生长;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科学管理,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周边的生态环境,

2007年10月10日,"乌龙之祖 国茶巅峰——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举行,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四、母树大红袍与普通大红袍的区别

1、母树大红袍:位于武夷山景区九龙克内,共有6种茶树(种子发芽),不同品种,叶型、发芽期等不同。

2、纯种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个品系单独插入繁殖(无性繁殖)后,单独加工的大红袍。这件大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大红袍。因为无性繁殖没有代数。

3、商品大红袍:商品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某两个以上品系的茶叶拼配在一起的大红袍(一般有4—5个品系的茶叶)。每个品系也都是用无性繁殖培育移栽的,此大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大红袍。

五、特别说明

部分茶商声称自己出售的武夷岩茶大红袍茶叶是母树大红袍,这是不可能的,母树大红袍茶叶是有钱也喝不到的,请广大茶友注意辨别,以免受骗,但是母树大红袍的繁殖下来的是可以喝到,现在市场说的大红袍有四个概念,一指母树大红袍;二指武夷岩茶(统称);三指多种茶拼配出来的具备活干清香的最佳特性的茶;四指,北斗、奇单(母树的品种)。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母树大红袍,与普通大红袍的区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731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母树大红袍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