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立枯病的防治方法,附立枯病的发病规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02  浏览次数:81118
内容摘要:一、立枯病的发生症状立枯病多发生在育苗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最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枯萎,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逐渐变成黑褐色,病斑扩大到茎周围最后枯萎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二、立枯病的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越冬,腐烂性强,一般在土壤中生存2~3年,通过雨水、流水、带菌的堆积肥料和农具等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0~24℃,刚出土的幼苗均能受损,一般多发生在育苗中后期。苗期

立枯病的防治方法,附立枯病的发病规律

一、立枯病的发生症状

立枯病多发生在育苗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最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枯萎,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逐渐变成黑褐色,病斑扩大到茎周围最后枯萎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

二、立枯病的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越冬,腐烂性强,一般在土壤中生存2~3年,通过雨水、流水、带菌的堆积肥料和农具等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0~24℃,刚出土的幼苗均能受损,一般多发生在育苗中后期。苗期床温高或育苗后期发生,雨多湿,土壤过粘,多发病。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容易诱发本病。

三、立枯病的农业防治

1、农业防治:严格选择无病原菌的新土配合营养土培育苗,苗床土壤处理可以用40%丙烯硝基苯和41%聚砹·嘧霉胺混用,比例为1:1,或者用38%的恶霜嘧铜菌酯,每亩用量为25~50毫升,均匀喷洒在苗床上。实行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减轻发病。瓜田秋天深25~30厘米,将表土病原菌和病残体翻入土壤深层腐烂分解。土地平整,适期播种,一般以5厘米的地温稳定在12~15℃开始播种为宜。出苗后立即去除病苗,雨后中耕破板结,提高地温,疏通土质,提高瓜苗的抗病能力。

2、生物防治:育苗时根型每平方米喷洒2~4克床,定植前后稀释1500~3000倍液,每株灌溉200毫升,间隔3个月使用一次。

3、种子处理:药剂混合种子的药剂量为干燥种子重量的0.2~0.3%,常用农药有混合种双、敌克松、苗病清洁、利克菌等混合剂,服装剂处理时服装剂与瓜种的比例为1:25或说明使用。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或喷洒41%聚聚砹·嘧霉胺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者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或者大将军+门神用600倍的液体稀释,每平方米3升在播种前或播种后或栽种前的床上浇水。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本产品用600倍的液体稀释,灌根,每7天服药1次,服药次数取决于病情。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立枯病的防治方法,附立枯病的发病规律”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719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立枯病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