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龟背竹的养殖方法,附其繁殖方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04  浏览次数:8666
内容摘要:一、龟背竹的生长环境1、喜温忌寒:龟背竹原产墨西哥热带雨林中,喜温暖环境,忌寒冷天气。气温5℃以上不受冻害,12℃以上生长良好。2、喜阴忌强光:龟背竹耐阴能力强,在半阴环境下,生长特别好,生长旺盛,生根发达,叶子肥大,叶色明亮。3、喜湿避涝:龟背竹喜欢在潮湿的生态环境中生长。南方雨水多,如果积水时间过长,烂根烂茎烂叶就会发生。4、喜沃土忌瘦土:龟背竹喜沃土,尤其喜肥沃的砂壤土,在红黄壤瘦土上虽然可以生长,但长势弱,树姿变形,叶片变小,叶色变淡,影响观赏效果。5、喜土肥忌化肥:龟背竹常施有机肥,如饼肥、人工

龟背竹的养殖方法,附其繁殖方式

一、龟背竹的生长环境

1、喜温忌寒:龟背竹原产墨西哥热带雨林中,喜温暖环境,忌寒冷天气。气温5℃以上不受冻害,12℃以上生长良好。

2、喜阴忌强光:龟背竹耐阴能力强,在半阴环境下,生长特别好,生长旺盛,生根发达,叶子肥大,叶色明亮。

3、喜湿避涝:龟背竹喜欢在潮湿的生态环境中生长。南方雨水多,如果积水时间过长,烂根烂茎烂叶就会发生。

4、喜沃土忌瘦土:龟背竹喜沃土,尤其喜肥沃的砂壤土,在红黄壤瘦土上虽然可以生长,但长势弱,树姿变形,叶片变小,叶色变淡,影响观赏效果。

5、喜土肥忌化肥:龟背竹常施有机肥,如饼肥、人工有机肥、畜禽粪渣、土杂肥等,树势强,叶大如盘,叶质厚,叶色深绿发光,特别是龟甲图案清晰。

二、龟背竹的繁殖方法

1、播种繁殖

(1)龟背竹夏天开花,为了提高种子的结实率,需要人工授粉,上午9-10点和下午3-4点时二次授粉最好,授粉成功率高。从授粉到种子成熟需要15个月。种子长椭圆形,黄绿色,像浸水的青豆。

(2)播种应在室内进行,地播和盆栽都可以。播种前将种子放入40℃的温水中浸泡10小时,播种土可以使用素砂土,播种土必须在高温下消毒。株行距为4~5cm,覆盖厚度为0.2~0.8cm。播放后喷足水,盖上小拱棚,播放后室温保持20-25℃,棚内湿度保持在90%以上。播种过程中如果室温过低,不仅会影响出苗,甚至种子发生水渍状腐烂。

(3)幼苗刚出土时茎叶不分,为绿色弯曲锥状体,一周后子叶逐渐展开为心脏形,形成茎叶清晰的幼株。幼苗倾光性强,在光、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快。播种苗高到10cm左右,已着生2片真叶的时候就可以上盆。

2、扦插繁殖

(1)顶叶埋茎法:龟背竹茎杆上没有顶芽和腋芽。上部茎叶的叶柄内孕育着新叶的原始体,抽牛前被乳白色的纵向苞片所包被,苞片破裂后产生新叶,新叶展开后茎杆也随着向前延伸一节,同时在老叶的下半部分留下槽沟,使得植物不断向上生长。因此,用茎杆顶部的茎段扦插时应带顶叶埋栽,生根后叶柄上的苞片很快就会裂开,可以抽生新叶。扦插当年植物就能成形。埋茎时,将茎段直立栽培在素砂土和泥炭土混合的扦插基质中,并且插设竹竿把顶生叶扶直。

(2)带侧叶埋茎法:从母株茎杆中,上部切断的茎段大部分都有叶子,埋茎时最好留下叶子,对发根和抽叶都有利。一般保留基部的叶子,将茎段和土面埋入300斜埋入扦插基质中,并且插设竹竿把叶片扶直。。

(3)不带叶埋茎法:茎杆下部的茎段大多没有叶子,可以集中在最初的扦插容器中,将土面呈15度的浅埋在基质内,将先端的节环和土面相齐先端的新月形叶痕朝上。

3、压条繁殖

5~8月进行,生长期间将最初一年茎节间产生的气生根插入水瓶或埋入盆土,1个月左右可以在上面产生很多须根。根长到2cm时,用刀切断龟背竹下部的茎节,将切好的茎段带气生根的部分放入盆中即可。

4、分株繁殖

夏秋进行,将大型龟背竹的侧枝整段劈下,带部分气生根,直接栽植于木桶或钵内,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成型快。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龟背竹的养殖方法,附其繁殖方式”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708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龟背竹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