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水蛭种苗多少钱一斤?附选购方法、放养方法、养殖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14  浏览次数:81048
内容摘要:一、水蛭种苗多少钱一斤水蛭苗的价格约为150~180元左右一斤,但因苗的品种、品质、产地、市场等不同价格差异很大。水蛭种苗的好坏是人工水蛭养殖成与否最重要的一步,不要轻易相信很多网上发售的种苗,也不要轻易被虚拟的幻想所欺骗,在引种时要小心,减少盲目性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二、水蛭种苗的选购方法1、种苗:种苗选择个体大、结实、无伤、有活力、色彩鲜艳、条纹清晰,用手抓住即可成团的。2、卵茧:卵茧选择外观鲜艳,茧形完整,无伤无痕,最好每公斤800个左右的茧。3、幼蛭:幼蛭选择活动力强、体表光亮、无伤无痕、体格强壮

水蛭种苗多少钱一斤?附选购方法、放养方法、养殖方法

一、水蛭种苗多少钱一斤

水蛭苗的价格约为150~180元左右一斤,但因苗的品种、品质、产地、市场等不同价格差异很大。水蛭种苗的好坏是人工水蛭养殖成与否最重要的一步,不要轻易相信很多网上发售的种苗,也不要轻易被虚拟的幻想所欺骗,在引种时要小心,减少盲目性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水蛭种苗的选购方法

1、种苗:种苗选择个体大、结实、无伤、有活力、色彩鲜艳、条纹清晰,用手抓住即可成团的。

2、卵茧:卵茧选择外观鲜艳,茧形完整,无伤无痕,最好每公斤800个左右的茧。

3、幼蛭:幼蛭选择活动力强、体表光亮、无伤无痕、体格强壮的,有外伤、活力差的不要选购。

三、水蛭种苗的放养方法

1、种蛭购捕:种蛭最好在专业养殖场购买,也可以捕获野生种驯化作种,可在早上或傍晚直接用手捕获或用小捞子捕获,也可以放置瓦或竹桶等诱捕。

2、种蛭选择:种蛭选择结实、粗大、活泼好动、用手触摸即缩小到一团的、三年以上(已经过了两个冬天)的成蛭。

3、种蛭消毒:种蛭入池前用8~10毫克/升漂白粉药液或10毫克/升高锰酸钾液浸洗消毒,温度15~20℃,浸泡时间15分钟左右。

4、放养时间:种植蛭春、夏、秋三季均可投入,应选择晴天放养,一般规格为每条20~30克,每亩投入300公斤。

四、水蛭种苗的养殖方法

1、饵料投喂:水蛭人工养殖以喂食螺丝为主,每亩可一次性喂食螺丝25公斤,让其自然繁殖供水蛭自由取食,饵料不足时,可以喂食蚯蚓、昆虫等,每周还要喂食1次动物血。

2、水质调节:水蛭池养殖水体大,不易腐败,但要注意水质,以黄褐色、淡绿色水体好,水深60厘米,水体透明度10~20厘米,pH值呈中性或微酸性。

3、产卵孵化:水蛭产卵期应尽量保持安静,不要惊动产卵的成蛭,以免出现空茧。孵化期间,请不要在平台上行走,以免踩到蛋茧,同时保持平台湿润。

4、幼蛭培育:水蛭幼苗对环境适应能力差,水温应保持在20~30℃之间,同时消化器官性能差,应注意投料的营养性和适口性,要经常更换水。

5、分级饲养:水蛭饲养过程中应及时分离大、中、小水蛭,可设置小水蛭池、中水蛭池、种蛭池,种蛭池设置在中、小水蛭池中间,池壁安装过滤器,让其自行过滤分离。

6、越冬管理:水蛭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停止饮食,会进入泥中或树叶层冬眠,选择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一般每亩留种25~30公斤,集中投入种蛭池越冬。

7、疾病防治:水蛭很容易患细菌性传染病,尤其是在秋天,先是头尾皮肤红肿,然后相继死亡,每7~10天使用0.2~0.3毫克/升的二溴海因在全池泼洒一次,能有效地预防这种病。

8、捕捞采收:水蛭一年可收获2次,6月中、下旬已经繁殖两季的种蛭可被捕获加工销售,10月中、下旬早春放养的一般都已经长大,可以考虑捕获一部分,但大部分应该在第2年捕获。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水蛭种苗多少钱一斤?附选购方法、放养方法、养殖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692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水蛭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