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巧治中蜂中囊病及注意事项,附诱发病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28  浏览次数:8296
内容摘要:一、危害特征中囊病是中蜂危害最大、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病死多为5~6天龄的幼虫和刚封盖的蜂蛹,其中约30%的幼虫死于封盖好前约70%的幼虫死于封盖好后,死亡的幼虫直卧不起,头部翘曲,体色变黄后转成棕黄色,内部组织液化,液体中多呈颗粒头状物,病死幼虫的房盖下陷且经常被工蜂咬开或穿孔。二、诱发病因中囊病的病原是中蜂囊状幼虫病毒,1971年冬天广东局部地区发生中蜂囊状幼虫病,次年全省流行,迅速蔓延到福建、江苏、福建、四川、贵州等南方地区,该病在新地区发生病害可能造成30~90%的蜂群损失,旧地区会突然短暂的大规模

巧治中蜂中囊病及注意事项,附诱发病因

一、危害特征

中囊病是中蜂危害最大、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病死多为5~6天龄的幼虫和刚封盖的蜂蛹,其中约30%的幼虫死于封盖好前约70%的幼虫死于封盖好后,死亡的幼虫直卧不起,头部翘曲,体色变黄后转成棕黄色,内部组织液化,液体中多呈颗粒头状物,病死幼虫的房盖下陷且经常被工蜂咬开或穿孔。

二、诱发病因

中囊病的病原是中蜂囊状幼虫病毒,1971年冬天广东局部地区发生中蜂囊状幼虫病,次年全省流行,迅速蔓延到福建、江苏、福建、四川、贵州等南方地区,该病在新地区发生病害可能造成30~90%的蜂群损失,旧地区会突然短暂的大规模流行,例如1990年春季福建曾再次流行并造成了约50%的蜂群损失。

三、流行规律

中囊病的流行与环境有最直接的关系。例如,温湿度不稳定,蜂群在繁殖期容易发病,从流行时间来看,发病高峰多为10月至次年3月,其中别是11~12月和2~3月发生最集中,特别是越冬后蜂群在寒流袭击时容易发生这种疾病,但中囊病在气温高、相对稳定的4~9月不易发生。另外,患病的蜂群在夏天也能治愈。

四、防治方法

1、抗病品种:中蜂对中囊病的抗性因蜂群而异,有些蜂群容易患中囊病,病情也很严重,有些蜂不容易生病或病情比较轻,尽量用抗性强的蜂群培育新蜂王。

2、饲养强群:中蜂群势头越强对中囊病的抵抗性越强,在养蜂生产中应尽量将蜂群发展成强群,群体势头越弱的蜂群应立即合并成强群,并且应随时确保蜂群中蜂多余脾。

3、药物防治:中囊病对中蜂有很大危害,没有特效药,但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对中囊病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如半枝莲、千金藤、金银花、五加皮等,另外土霉素等抗生素也有缓解中囊病的效果。

五、注意事项

1、中囊病是由中蜂囊状幼虫病毒感染引起的,加强蜂箱和巢脾等蜂具的消毒可以降低患病率,另外,病组中的蜂箱和巢脾也应立即清扫,防止重复感染。

2、中囊病的发生与幼虫的抵抗力有直接关系,特别是蜂群中子脾数多,但贮蜜不足时容易爆发,因此蜂窝中有足够的食物可以有效降低蜂群的患病率。

3、中囊病具有传染性,容易感染蜂场其他蜂群,发现蜂群病后立即隔离治疗,同时蜂场其他蜂群也积极预防可用土霉素等抗生素。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巧治中蜂中囊病及注意事项,附诱发病因”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622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中蜂中囊病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