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秋葵怎么种?种植成本和利润高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2  浏览次数:8596
内容摘要:秋葵是今年流行起来的一种蔬菜,肉质甘甜滑嫩,并且营养价值非常高。近年来很多人看中了其经济效益,选择秋葵作为种植项目。那秋葵怎么种?种植成本和利润高吗?一、秋葵怎么种?1.种植密度秋葵是一种喜温的作物,但是不耐低温,如果遇到很冷的天气比如霜冻,可能一天都不到就会死亡。秋葵对光照的需求较大,那种荫蔽的环境不适合秋葵生存。秋葵的栽种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密度,植株密度太小,就会导致互相挡住阳光。秋葵的种植密度不宜过密,只要恰当的种植密度才能让每株秋葵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2、调整植株在秋葵植株封行前要进行一次中耕培土工

秋葵是今年流行起来的一种蔬菜,肉质甘甜滑嫩,并且营养价值非常高。近年来很多人看中了其经济效益,选择秋葵作为种植项目。那秋葵怎么种?种植成本和利润高吗?

一、秋葵怎么种?

1.种植密度

秋葵是一种喜温的作物,但是不耐低温,如果遇到很冷的天气比如霜冻,可能一天都不到就会死亡。秋葵对光照的需求较大,那种荫蔽的环境不适合秋葵生存。秋葵的栽种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密度,植株密度太小,就会导致互相挡住阳光。秋葵的种植密度不宜过密,只要恰当的种植密度才能让每株秋葵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

2、调整植株

在秋葵植株封行前要进行一次中耕培土工作,稳固土壤,提高秋葵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可选择1米左右的竹竿垂直插入植株附近,然后将植株与竹竿绑在一起,防止倒伏。秋葵植株的枝叶比较繁茂,如果没有及时修剪的话,会导致植株过于封闭,影响秋葵的生长。并且秋葵结果主要还是以主蔓为主,因此要做好修剪工作,避免消耗过多营养,将养分集中在主蔓上,提高结果率。及时摘除侧枝,开始采收后要摘除植株基部的老弱叶片及遭受病虫害的叶片,促进通风,降低发病率。

3、水肥管理

秋葵的根部生长能力属于较为发达的那种,营养吸收能力强,所以对肥水的需求也就比较大。一般当秋葵的植株长到四十五厘米左右时就可以适当进行追肥了,建议大家采用环施的方法围绕进行施肥。

追肥的时候最好是结合中耕除草工作一起。采收完第一批秋葵果实的时候也需要大家进行再次水肥。秋葵的耐旱能力较强,幼苗期可以适当少浇一点水,夏季的话则要保持土壤湿润,每周一次即可,注意不在高温时段进行浇水,多雨季节也要记得及时排水。

4、及时采收

秋葵的采收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这一点和很多农作物类似,过早的话导致秋葵的产量降低,过晚的话则容易导致秋葵肉质老化,品质下降。实际上,秋葵的最佳采摘时间实在谢花后的一周左右,也就是果荚长到九厘米左右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的秋葵品质最佳。大家采摘秋葵的时候建议用剪刀剪,这是为了防止植株枝条被损伤。采收的时候大家还要注意留种的问题,根部以下的荚果可以留下。贮藏方面建议在低温环境中。

二、秋葵种植成本和利润高吗?

秋葵的生长期为7个月,可以和香椿树套作即在香椿树4月移出后,将黄秋葵移栽进去,这样可以省去建造大棚的费用。这里按重新建造大棚来核算成本。

1、投入

大棚建造费用:当前物价水平下约需1.3万元,正常情况下可使用6~8年,按可使用6年计算,每年约折旧2167元。

承包土地费用:各地承包费不同,按1000元计算。

种子费用:约100元。

肥料费用:每亩地只需500~800元,这里按800元计算。

水电费用:200元。

人工成本:约3000元。农户自己发展小规模栽培,可不计人工成本。

投入共计:7267元

2、产出

黄秋葵每亩产量为2200~2500公斤,按售价15元/公斤,按亩产量2200公斤计算,亩收入可达33000元。

3、收益

22000元-7267元=25733元。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秋葵怎么种?种植成本和利润高吗?”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601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