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别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主要产于青海、四川、云南、陕西秦巴山区、甘肃等地。那么贝母价格多少钱一斤?2018年平贝母价格预测走势如何?一亩能收获多少斤呢?
2018年贝母市场价格行情暂保持平稳,价格无明显变化,目前大平贝统货价格在100-110元,小平贝统货价格在240元左右。
一亩贝母能收获150公斤左右。
平贝的发展前景
平贝母在中医临床中,治疗气管炎、痈疮等疾病,还用于配制复方贝母片,小儿牛黄德肺散等多种中成药,用量较大。近年来还从平贝母的茎、叶、花、果中提取出具有镇咳,化痰作用的生物碱,用以制成治疗气管炎新药,效果良好,展示了综合利用的途径。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平贝母年需要量约11万公斤,野生蕴藏量约25万公斤,每年栽培面积约2000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东北山区、半山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平贝母生长,当地群众有种植的习惯和经验,又可粮药间作,生产潜力较大。
平贝母产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野生资源减少;某些新区栽培技术还不过关,单产较低。因此,应对野生资源实行护育、采挖相结合方针,做到资源永续利用;进一步加强栽培技术的研究;建立平贝母生产基地,保持相对稳定的生产规模,尽快满足市场需要。(常用中药材)
60年代至80年代生产情况:
平贝母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国家计划管理商品,1985年改为指导性计划品种,以后由市场调节产销。平贝母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在野生变家种获得成功后,产量逐年增加,特别是80年代后增长较快,成为商品主要来源,市场紧缺状况有所缓和,但仍属供应偏紧的品种。
50年代由于野生资源零星分散,采挖困难,平贝母收购量不多。为缓解市场供应紧缺状况,各产区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中药材生产问题的指示,在加强收购工作的同时,积极进行野生变家种的试验。60年代,平贝母野生变家种进展较快,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尚未形成生产能力,商品量不多。70年代野生资源明显减少,家种生产已初具规模,由于平贝母用种量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生产发展缓慢,年产量一直徘徊在2-3万公斤。进入80年代,生产技术日臻成熟,农村经济政策进一步落实,生产面积进一步扩大,产量明显增加。1985年比1980年增长50%,缓和了市场供应。
贝母种植技术
一、栽种
栽培鳞茎在6月上旬至中旬进行,先将鳞茎大、中、小分选,直径大于0.8厘米的为大鳞茎,0.4—0.8厘米为中鳞茎,小于0.4厘米的为小鳞茎。选好后按大、中、小分别栽种,栽种方法均匀撒播,株距2—3厘米,每667平方米要大鳞茎300公斤,中鳞茎200公斤,小鳞茎100公斤。播后覆土3厘米,搂平床面,中部略高,以防积水,实际生产中基本上都栽种鳞茎,很少有播种种子的。
二、种植遮阴作物
平贝母喜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6月上旬贝母成熟后,天气进入高温期,为防止入夏阳光直射地面,地温增高,在新芽分化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在播种后或老贝母成熟后及时种植遮阴作物。选择遮阴作物的原则是,遮阴作用强,根系少,对贝母生长发育影响小,不是贝母病害的寄生,又能增强土壤肥力。产区选择大豆和苏子作物为遮阴作物。
三、除草
地温2—4℃平贝母就能出苗,喷施新高脂膜,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保护禾苗茁壮成长。出苗比杂草早,杂草后期生长快,避免拔大草伤贝母影响贝母生长,植株成熟死亡后,可浅铲1次,以不伤鳞茎为准,一般贝母生长期间拔2次草即可。为了保证养分能满足根部发育的生理需要,可以按每100公斤液体中加入药材根大灵胶囊1粒,搅拌溶解后叶面喷施,使地下营养运输导管变粗,加大养分输送量,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有效物质含量大大提高,达到增产丰收的愿望。
四、防治病害
锈病,叶背、叶柄、茎基部出现许多褐色孢子群,病重时贝母早期枯死。防治方法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地上残株,发病前喷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新高脂膜防治。灰霉病,叶绿叶尖出现水浸状病斑,后期枯萎死亡,防治喷500倍液的代森铵+新高脂膜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