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最贵的竹子“龙鳞竹”市场价格多少钱一棵?和龟甲竹有何区别?种植需要注意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07  浏览次数:81460
内容摘要:龙鳞竹,是云南的一种稀有名竹。龙鳞竹又叫八卦竹、青龙竹、人面竹。那么最贵的竹子“龙鳞竹”市场价格多少钱一棵?和龟甲竹有何区别?种植需要注意什么呢?分布范围产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但多为栽培供观赏,在福建闽清及浙江建德尚可见野生竹林。世界各地多已引种栽培。龙鳞竹市场价格多少钱一棵龙鳞竹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所生长的土壤水质,有些竹子在生长时期遭遇了基因突变,就变成了可以给我们带来好运的龙鳞竹了。因为龙鳞竹易种植成活,但是难以繁殖,所以在我国被视为珍稀的观赏竹种,所以其市场价值也一路飙升,

龙鳞竹,是云南的一种稀有名竹。龙鳞竹又叫八卦竹、青龙竹、人面竹。那么最贵的竹子“龙鳞竹”市场价格多少钱一棵?和龟甲竹有何区别?种植需要注意什么呢?

龙鳞竹-自制

分布范围

产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但多为栽培供观赏,在福建闽清及浙江建德尚可见野生竹林。世界各地多已引种栽培。

龙鳞竹市场价格多少钱一棵

龙鳞竹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所生长的土壤水质,有些竹子在生长时期遭遇了基因突变,就变成了可以给我们带来好运的龙鳞竹了。因为龙鳞竹易种植成活,但是难以繁殖,所以在我国被视为珍稀的观赏竹种,所以其市场价值也一路飙升,达到了普通竹子的100多倍。

龙鳞竹和龟甲竹区别

龙鳞竹:竿劲直,高5-12米,粗2-5厘米,幼时被白粉,无毛,成长的竿呈绿色或黄绿色;中部节间长15-30厘米,基部或有时中部的数节间极缩短,缢缩或肿胀,或其节交互倾斜,中、下部正常节间的上端也常明显膨大,竿壁厚4-8毫米;竿环中度隆起与箨环同高或略高;箨环幼时生一圈白色易落的短毛。箨鞘背面黄绿色或淡褐黄带红色,无白粉,上部两侧常枯干而呈草黄色,背部有褐色小斑点或小斑块,无毛,但沿底部生白色短毛;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箨舌很短,淡黄绿色,先端截形或微呈拱形,有淡绿色的细长纤毛;箨片狭三角形至带状,开展或外翻而下垂,下部者多皱曲,上部者常平直,绿色而具黄色边缘。

龙鳞竹-自制

龟甲竹:竿高达20余米,粗者可达20余厘米,幼竿密被细柔毛及厚白粉,箨环有毛,老竿无毛,并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基部节间甚短而向上则逐节较长;竿环不明显,低于箨环或在细竿中隆起。箨鞘背面黄褐色或紫褐色;箨耳微小,繸毛发达;箨舌宽短,强隆起乃至为尖拱形,边缘具粗长纤毛;箨片较短,长三角形至披针形;叶耳不明显,鞘口繸毛存在而为脱落性;叶舌隆起;叶片较小较薄。花枝穗状,基部托以4-6片逐渐稍较大的微小鳞片状苞片;佛焰苞通常在10片以上,常偏于一侧,呈整齐的复瓦状排列。小穗仅有1朵小花;小穗轴延伸于最上方小花的内稃之背部;颖1片,顶端常具锥状缩小叶有如佛焰苞。花丝长4厘米,花药长约12毫米;柱头3,羽毛状。颖果长椭圆形,顶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笋期4月,花期5-8月。

种植生长环境

在天堂寨南河新屋湾古民居的青龙嘴上有一大片竹林,那里竹深叶翠,画眉、翠鸟常年居住其间,每当晨羲初露或百鸟归林时,叫声婉转如山歌。这里的风景不但如诗如画,而且还有最值得游人称道的龙鳞竹,有植物学家称是植物界的奇观。龙鳞竹又叫八卦竹、青龙竹、人面竹。龙鳞竹的各种名字,大多都来源于它整体外形。因为它的外形酷似一条青龙,它的特点是从地上到有竹枝的这段竹身,竹节与竹节之间对印上下相连,这样就形成了名副其实的龙鳞之身,让你一看就像一条龙,到了第二、第三枝丫的地方有一个小弯,就像龙的尾巴在转弯一样,如果在风吹时,竹身一动,就如一条摇身摆尾、活灵活现的真龙了。在品种众多的竹子中,它确是凤立鸡群,傲首群篁。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最贵的竹子“龙鳞竹”市场价格多少钱一棵?和龟甲竹有何区别?种植需要注意什么?”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55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