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气喘病的流行病学
1、猪气喘病只发生在猪身上,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能感染,其中哺乳猪和幼猪最容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其次是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育肥猪发病较少。母猪和成年猪多为慢性和隐性感染。
2、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原体存在于病猪和带菌猪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在猪体内存在的时间长,病猪在症状消失后半年至一年以上也能排出菌。猪场发生本病主要是从外面购买隐性感染猪,哺乳仔猪经常感染生病母猪。呼吸道是本病的传染途径。病原体随病猪咳嗽、气喘、喷嚏分泌物排到体外,形成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健康猪。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冬春季节。新疫区暴发性流行,症状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急性经过多的旧疫区慢性经过,症状不明显,死亡率低。气候骤变、寒冷阴湿、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继发性感染等原因,可加重病情,提高致死率。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猪气喘病呈现出新的流行特征一般如下:
(1)仔猪发病率提高,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过去,不同年龄的猪可以感染和发病,而育肥猪的隐性感染较少。仔猪的发病率有增加的倾向,特别是在25-45日龄的仔猪断奶时期,由于分组、饲料变化、饲养环境变化等的应激反应,仔猪的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这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其他时期。猪气喘病原在部分猪场分布较广,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
(2)规模场发病率提高,发病面积扩大。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异地诱发和流通频繁,但在诱发和流通交易过程中,由于检疫控制不严格,没有严格按照检疫规程实施产地检疫和实验室检查,无法正确识别“病猪”由于携带病原微生物的隐性感染猪带菌在异地传播,该病在一些猪场大面积流行,同时规模养殖场饲养密度大,饲养管理差,发病情远远高于散户。
(3)发病季节明显,混合感染较多。冬春季节气温较低,很多养殖场为了保证猪舍的温度,而忽视了通风换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容易诱发这种疾病。根据疫情病学调查,本病最容易发生在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如有的猪场防疫消毒不严格,养殖场环境污染严重,多种病原长期存在,猪群处于隐性感染状态,机体抵抗力下降可引起混合感染,多种疾病同时发生,防治困难增加。
3、本病冬春寒季多见,四季均可发生。猪舍通风不良、猪群拥挤、气候突变、阴湿寒、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可促进本病发生,加重病情,如有继发感染,病情更加严重。常见的继发性病原体有巴氏杆菌、肺炎球菌等。猪场首次发生本病时,经常发生暴发性流行,急性经过多,症状重,病死率高。老疫区猪场多为慢性或隐性经过,症状不明显,病死率低。
二、猪气喘病的预防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杜绝外来发病猪的引进。如需引进,必须严格隔离检疫(观察期至少2个月),同时进行相应的消毒管理。
2、保证猪群各阶段合理营养,避免饲料霉菌变质;配合季节变化控制小环境,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实施全进全出制度,定期更换多种化学消毒剂消毒。
3、疫苗免疫:疫苗必须注入胸腔内;注射疫苗前15天及注射疫苗后两个月内不饲喂或注射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4、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可以改变表面抗原造成免疫力减弱,因此猪场应配合药物防治,一个疗程一般为3~5天,特别是妊娠母猪混合材料净化,其生产仔猪单独饲养,不留种用,条件具备的猪场实施早期隔离断奶,尽量减少母猪和小猪的接触时间。
5、药物预防和净化:生产母猪,水溶性阿莫西林250微克+支原净100微克+强力霉素100微克,产前、产后各1周混合饲养。仔猪,出生后3、7、21天分别注射长效土霉素0.2毫升/公斤体重。保育猪,转群阶段复方替米先锋每袋(40克)拌料80公斤连喂15天。后备猪,水溶性阿莫西林250微克+支原净100微克+强力霉素100微克,每月饲养1周,直至配种。育肥猪,13、18周龄分别预防给药1周。发病猪,泰乐菌素+鱼腥草注射液(0.2毫升/公斤体重),肌肉注射。发生继发感染时,配合抗病毒Ⅰ号肌注,复方替米先锋(40克拌料40公斤连用1周)。
三、猪气喘病的偏方
夏初,天气温度忽冷忽热,早晚温度变化大,细菌、病毒容易繁殖和滋生,养猪户管理不当容易引起猪气喘病。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霉形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咳嗽、喘气、呼吸困难。该病死亡率不高,但对生猪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在饲养管理条件不佳或暴发疫情初期,或有其他病原体继发感染时,也可致重死亡。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利用中草药治疗猪气喘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癞蛤蟆2个,烘烤研末,每次喂5克混合物,连续喂15天。
2、鱼腥草25克,水煎,候温灌服,每天1次,3次为一个疗程。
3、龟板30克,焙焦为末,温水冲服。葶苈子30克,研末拌入饲料中喂服。
4、全瓜萎3个,蜂蜜、桑皮各120克,煎水内服。
5、冰糖、炒杏仁各30克,研为末,分两次拌料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