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蜘蛛的天敌是什么?蜘蛛的常见类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12  浏览次数:81646
内容摘要:一、蜘蛛的天敌是什么蜘蛛天敌众多,蟾蜍、蛙、蜥蜴、蜈蚣、蜜蜂、鸟类都捕食蜘蛛,有的寄生蜂寄生在蜘蛛卵中,有的寄生蝇幼虫在蜘蛛卵袋中发育,小头蚊虻昆虫几乎都以幼虫的形式寄生在蜘蛛体内。蜘蛛常用排出毒液、隐藏、伪装、拟态、保护色、振动等方法防御敌人。逃不掉的时候,在自己的附肢被敌人夹持的时候,会切断自己的附肢走掉,反正自断的步足在蜕皮时还会再生。二、蜘蛛吃什么食物蜘蛛是食肉性动物,食性广泛,其食物大多为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有时可以捕获到比自己大几倍的动物,如南美捕鸟蛛有时可以捕获小鸟和鼠类。但蜘蛛的嘴里没有上

蜘蛛的天敌是什么?蜘蛛的常见类型

一、蜘蛛的天敌是什么

蜘蛛天敌众多,蟾蜍、蛙、蜥蜴、蜈蚣、蜜蜂、鸟类都捕食蜘蛛,有的寄生蜂寄生在蜘蛛卵中,有的寄生蝇幼虫在蜘蛛卵袋中发育,小头蚊虻昆虫几乎都以幼虫的形式寄生在蜘蛛体内。蜘蛛常用排出毒液、隐藏、伪装、拟态、保护色、振动等方法防御敌人。逃不掉的时候,在自己的附肢被敌人夹持的时候,会切断自己的附肢走掉,反正自断的步足在蜕皮时还会再生。

二、蜘蛛吃什么食物

蜘蛛是食肉性动物,食性广泛,其食物大多为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有时可以捕获到比自己大几倍的动物,如南美捕鸟蛛有时可以捕获小鸟和鼠类。但蜘蛛的嘴里没有上颚,不直接吞下固定食物,当用网捕猎物后,先以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将中肠分泌的消化酶注入被螯肢撕裂的捕获物的组织中,立即分解为液汁,然后吸入消化道内。人工饲喂时,蝗虫、蟋蟀、蝶类、苍蝇、黄粉虫等昆虫是蜘蛛最好的饲料。

三、蜘蛛的生活方式

1、游猎型:游猎型蜘蛛到处游猎、捕食、居无定所、完全不结网、不挖洞、不建巢。有鳞毛蛛科,拟熊蛛科和大多数的狼蛛科等。

2、定居型:定居型蜘蛛有的结网、挖洞、筑巢等作为固定住所,比如壁钱、类石蛛等。

四、蜘蛛的常见类型

1、捕鸟蛛:全身棕色,个体特大,一般长7厘米左右,有的长可达10厘米,有建造自己居住巢穴的能力,在旱田周围和杂草丛生的地方穴居,白天潜伏在洞里,晚上出去捕食,生殖能力强,产毒量也多,每只雌蜘蛛每年产卵300~500只,每200只捕鸟蛛一次可以提取毒1克,产于我国广西、云南、越南还有缅甸等国家 。

2、中华狼蛛:全身密集黑色、白色、黄色细毛,头胸部、背面棕褐色,中央有黄棕色纵斑。前宽后窄,中窝明显,体长3~4厘米。为穴居蜘蛛,多在平原地区的棉花、小麦、大豆等作物田间挖洞筑巢。产于陕西、山东、河南等省。

3、棒络新妇蛛:体长3~5厘米,头胸背面黑褐色,螯肢黑色,触肢黄色,中央前半部有黄色短棒状斑,后半部有黄格形斑,常在果园、水稻、玉米等农田作物和林间活动。特别是林区分布最多,常在植株和树枝上结复杂的三重金色网络,是结网型蜘蛛,善于捕食各种飞虫。每只雌蜘蛛每年繁殖800~900只幼蜘蛛。每400~500只蜘蛛可生产1克毒。这种蜘蛛产于我国南方各区。

4、白额巨蟹蛛:身体宽短而扁平,步足左右伸展横行,体型大,是室内常见的蜘蛛之一,善于逃走,5~6月产卵,每只雌蜘蛛可繁殖500~600只幼蜘蛛。600只蜘蛛一次产毒1克。该蜘蛛产于河南、陕西、四川、江西、广西、湖南、湖北等省区。

5、沟纹硬皮地蛛:体长3~4厘米,雌蜘蛛全身黄褐色,头胸部、背部呈叉状排列,螯肢呈长柱状。胸板灰黑色,周围有8个灰白色的小圆斑。该蜘蛛系穴居型,其巢呈管状,洞口周围有放射状蛛丝。每只雌蜘蛛每年繁殖800~900只小蜘蛛,每800~1000只蜘蛛可生产1克毒。该蜘蛛主要分布在陕西、山东、四川、江西、贵州、云南等省区。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蜘蛛的天敌是什么?蜘蛛的常见类型”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526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蜘蛛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