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金鱼的繁殖方法,附育苗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12  浏览次数:81228
内容摘要:一、金鱼的自然繁殖1、亲鱼从池塘中选择后,按雌性、雄性1:1或3:2或2:1的比例放入产卵池,一般转移不宜过多。产卵池可以使用玻璃缸、水泥池等。雄鱼出现追星后,雄鱼和雌鱼就会出现追星,这种现象从少到多,从时间短到长。几天后,雄鱼用头紧紧地追赶雌鱼的腹部,持续下去是产卵前的征兆。这个时间长的话,必须马上在产卵池内设置鱼巢。鱼巢的格子材料因地而异,一般鱼巢使用金鱼藻、狐尾藻、塑料花、藻束等。这些不同的材料经过清洗处理后,割成约30厘米长的小段,以几十根为一束,用绳子捆扎,悬挂在水层中部或两侧。2、由于水温升高

金鱼的繁殖方法,附育苗技术

一、金鱼的自然繁殖

1、亲鱼从池塘中选择后,按雌性、雄性1:1或3:2或2:1的比例放入产卵池,一般转移不宜过多。产卵池可以使用玻璃缸、水泥池等。雄鱼出现追星后,雄鱼和雌鱼就会出现追星,这种现象从少到多,从时间短到长。几天后,雄鱼用头紧紧地追赶雌鱼的腹部,持续下去是产卵前的征兆。这个时间长的话,必须马上在产卵池内设置鱼巢。鱼巢的格子材料因地而异,一般鱼巢使用金鱼藻、狐尾藻、塑料花、藻束等。这些不同的材料经过清洗处理后,割成约30厘米长的小段,以几十根为一束,用绳子捆扎,悬挂在水层中部或两侧。

2、由于水温升高,新水注入,异性刺激,一般放入鱼巢后第二至第三天,亲鱼即产卵。 一般来说,亲鱼产卵的高峰是上午4-10点。此时,雄性和雌性鱼追逐到极度兴奋的状态。雌性鱼钻进鱼巢,用鱼尾纹击打水,产卵,使卵子更均匀地附着在鱼巢上,而雄性鱼排出白色精液,从而完成受精过程。

3、鱼巢表面普遍存在卵后,必须立即将鱼巢从产卵池中取出,放入孵化池中孵化。

二、金鱼的人工繁殖

1、人工繁殖是指在比较特定的情况下,通过人工授精杂交和自然受精成功率小的鱼种。

2、当选择的亲鱼已有明显的追逐现象时,首先检查雌鱼,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雌鱼的尾柄,以免亲鱼左右摆动挣扎。然后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从鱼体两侧的胸鳍开始,轻轻地向臂鳍按压,如果有成熟的卵,卵就会被挤出来,卵被挤入小搪瓷盆,用同样的方法轻轻地挤出雄鱼的精液,用干净的羽毛轻轻地混合,使精、卵充分接触。几分钟后,授精完成,用清水洗几次卵,去除多余的精液。受精后的卵子倒在鱼巢上,可以自然孵化。

3、注意在整个过种中,用水清洁,温度一定,使用后的亲鱼也要管理,以免损失。

三、金鱼杂交繁殖

1、理论上金鱼和鲫鱼可以杂交,金鱼本身是从野生的鲫鱼培育出来的,在生物学意义上是同一种物种的不同品种。但事实上,很难让金鱼和鲫鱼杂交,因为两者在外观和生活习惯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混合饲养时,鲫鱼显然有生理优势,很难让优势差距明显的鱼自然配对。

2、理论上,人工授精金鱼和鲫鱼可以实现繁殖的成功,但是没有人会这样做,因为两者的子孙既不会比金鱼好看,也不会像鲫鱼那样有很强的生活能力,也不会出色。

四、受精卵的孵化

1、将养鱼池(缸、盆)洗净,注入新晾好的水,作为孵化池,水温与产卵池要求的水温一致时,放入卵巢。一般来说,2米见方的池塘里可以放6个卵巢。

2、金鱼受精卵为橙色,半透明,卵径1.0-1.2毫米。受精24小时后,卵子变白是未受精卵。受精卵经细胞分裂、胚胎期、原肠期和小鱼期一般为4-7天,孵化破膜取决于水温条件。水温超过25℃时,2-3天就可以孵小鱼。

五、金鱼育苗技术

受精后3-7天,小鱼从卵膜破裂,进入饲养阶段,鱼体长1.5-2.0厘米。根据体型是否正常,尾鳍是否中央分为四开尾等,留优去劣,将筛选出来的小鱼放入饲养池中继续饲养。其放养密度在50尾/平方米左右,池内加入过滤的浮游生物。如果水质比较瘦平方米加入0.25公斤的肥料水,可以大量繁殖浮游生物。一个月饲养后,鱼体可达3-4厘米,第二次选择放养密度,调整放养密度,开始饲养幼鱼。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金鱼的繁殖方法,附育苗技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508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金鱼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