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西瓜炭疽病防治方法,西瓜炭疽病的危害症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27  浏览次数:81043
内容摘要:一、西瓜炭疽病的危害症状西瓜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蔓、叶柄和果实。幼苗受害子叶边缘出现圆形或半圆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周围出现黑褐色晕圈,其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粒点或淡红色黏状物。接近地面的茎部受到损害,其茎基部变成黑褐色且缢缩变细猝倒。瓜蔓或叶柄染病,初为浸水状黄褐色长圆形斑,稍凹陷,后变黑褐色,病斑环绕茎一周后,全株枯死。叶片染病,最初是圆形或不规则的水渍状斑点,有时出现轮纹,干燥时容易破碎斑点穿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粉红色黏稠物。果实染病最初是水浸状凹陷形褐色圆斑或长圆形斑,常龟裂,湿度大时斑点产

西瓜炭疽病防治方法,西瓜炭疽病的危害症状

一、西瓜炭疽病的危害症状

西瓜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蔓、叶柄和果实。幼苗受害子叶边缘出现圆形或半圆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周围出现黑褐色晕圈,其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粒点或淡红色黏状物。接近地面的茎部受到损害,其茎基部变成黑褐色且缢缩变细猝倒。瓜蔓或叶柄染病,初为浸水状黄褐色长圆形斑,稍凹陷,后变黑褐色,病斑环绕茎一周后,全株枯死。叶片染病,最初是圆形或不规则的水渍状斑点,有时出现轮纹,干燥时容易破碎斑点穿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粉红色黏稠物。果实染病最初是水浸状凹陷形褐色圆斑或长圆形斑,常龟裂,湿度大时斑点产生粉红色黏状物。

二、西瓜炭疽病的发病规律

西瓜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其发病最佳温度为22-27℃,10℃以下、30℃以上的斑点停止生长。病菌在残棵或土里越冬,翌年温度湿度适宜,越冬病菌产生孢子,开始初次感染。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可以直接侵入子叶,引起幼苗的发病。病菌在适当条件下,再次发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分生孢子主要通过流水、风雨及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摘瓜时,果实表面若带有分生孢子,贮藏运输过程中也可以侵染发病。炭疽病的发生与湿度关系很大,在适温下,相对湿度越高,发病越重。相对湿度为87%-95%时,其病菌潜伏期仅为3天,湿度越低,潜伏期越长,相对湿度下降到54%以下时不发病。另外,氮肥使用过多,排水不良,通风不良,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和重茬种植,发病严重。

三、西瓜炭疽病的预防措施

病害常发期用“速净”30ml兑水15kg喷洒,5-7天一次。

四、西瓜炭疽病的农业防治

西瓜炭疽病的防治应重点选择抗病品种,调节室内湿度,降至70%以下,抓住全生育期的保护。

1、选择抗病品种:齐红、齐露、开杂2号、开杂5号、京欣、兴蜜。

2、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壮苗。

3、实行轮作,合理施肥,减少氮化肥用量,增加钾肥和有机肥。

4、地面全面覆盖地膜,加强通风调气,将室内空气湿度降低到70%以下。

5、合理密植,科学整枝,防止密度过大,降低室内小气候湿度。

6、科学使用杀菌农药。

五、西瓜炭疽病的治疗方法

1、“速净”50ml+“大蒜油”15-20ml兑水15kg喷雾,3-5天1次,连用2-3次,病情控制后,转为预防方案。

2、保护地和露地在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56%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混合喷洒。

3、除此之外,还可选用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抗霉菌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2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或220%氟硅唑咪鲜胺1000倍液、80%炭疽福美800倍液,或25%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每7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轮流交替使用药物,防治效果好。

4、20%抑霉唑水乳剂800倍液对炭疽病特效。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西瓜炭疽病防治方法,西瓜炭疽病的危害症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490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西瓜炭疽病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