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燕子掌能净化空气吗?燕子掌的养殖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23  浏览次数:8512
内容摘要:一、燕子掌能净化空气吗燕子掌可以净化空气。燕子掌是一种非常不错的绿化植物,它对室内苯的污染具有很好的净化功能,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防辐射作用,具有特殊的光合作用,即使在夜间也能吸收二氧化碳,起到很好的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燕子掌叶片肥厚,四季常青,形状奇特,适合放在家里养殖观赏。二、燕子掌有什么作用1、观赏作用:燕子掌枝叶肥厚,茎叶碧绿明亮,叶形奇怪,四季常青,易于栽培管理,可单独盆栽,装饰书桌、窗台、茶几、案头,点缀居室环境,非常的清秀高雅。如果种植得当,还会开出漂亮的白色簇状小花哦。2、生态作用:实验证明,

燕子掌能净化空气吗?燕子掌的养殖方法

一、燕子掌能净化空气吗

燕子掌可以净化空气。燕子掌是一种非常不错的绿化植物,它对室内苯的污染具有很好的净化功能,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防辐射作用,具有特殊的光合作用,即使在夜间也能吸收二氧化碳,起到很好的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燕子掌叶片肥厚,四季常青,形状奇特,适合放在家里养殖观赏。

二、燕子掌有什么作用

1、观赏作用:燕子掌枝叶肥厚,茎叶碧绿明亮,叶形奇怪,四季常青,易于栽培管理,可单独盆栽,装饰书桌、窗台、茶几、案头,点缀居室环境,非常的清秀高雅。如果种植得当,还会开出漂亮的白色簇状小花哦。

2、生态作用:实验证明,燕子掌对室内苯污染具有显著净化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同时,燕子掌也起到一定的防辐射作用。

3、药用作用:研究表明,天然燕子掌具有显著降低血糖的作用。在非洲某些部落的人们,还把燕子掌当作食材,做成糊状食物饮用。另外,取燕子掌的茎叶和牛奶一起煮喝,对腹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燕子掌的养殖方法

1、土壤:燕子掌盆栽应选择2/3腐叶土和1/3园土混合,加入少量河砂作为培养土,盆底可放少许蹄片等长效肥料,作基肥。为了利于排水,盆底必须铺上碎石和瓦片。每年春天燕子掌都需要换盆,重新加肥土。

2、温度:燕子掌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为15~32℃,怕高温闷热,夏季炎热气温在33℃以上时进入休眠状态。避免冷霜,越冬温度必须保持在10℃以上,冬季温度下降到7℃以下也进入休眠状态,环境温度接近4℃时冻伤死亡。

3、阳光:燕子掌喜欢阳光,但夏天避免阳光直射,必须在通风、阴凉处养护,其他季节可以适当增加光线,可让叶片的颜色更加青翠丰满。冬天气温低,增加光线,减少浇水,有助于提高耐寒性。长期放在阴暗处,植物过度生长,叶片变薄变黄,观赏价值下降。

4、浇水:燕子掌从春天到秋天,每1~2天浇一次水,避免盆内积水。夏季高温炎热,气温高达30℃以上时,植物处于休眠和半休眠状态,必须控制浇水。同时,还要做阴凉的工作,每天向盆周围的地面喷水2~3次,注意换气。进入冬天,应适当减少浇水次数,保持盆土稍干燥。

5、施肥:燕子掌对肥水要求少,春季和秋季每月施一次仙人掌用的液肥,夏季一般不施肥,冬季室内气温过低,一般不施肥。盆栽燕子掌一般每3~4年更换一次盆。春天换盆时,可以加入复合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作为作底肥。

6、修剪:燕子掌生长速度快,如果不及时修剪,植物造型受损会被破坏,观赏价值也大幅度降低。给燕子掌修剪最好选择春秋两季,这两个时期是它的生长旺期,修剪后“身体”恢复快,也容易重新长出新枝。

7、病虫:燕子掌病虫害较少,高温、高湿时,有炭疽病和叶斑病的危害,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0%丙森·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如室内通风差,茎叶易受介壳虫的危害,发现虫害应立即人工洗刷,危害严重时可用0.5%藜芦碱可溶剂300~500倍液喷杀防治。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燕子掌能净化空气吗?燕子掌的养殖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489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燕子掌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