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方法,临床症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23  浏览次数:81070
内容摘要:一、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属于细螺旋体的钩端细螺旋体。钩端细螺旋体对人、畜、野生动物有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有很多血清群和血清型,目前全世界发现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有25个血清群,至少有190个不同的血清型。引起猪钩端螺旋体疾病的血清群(型)有波摩那群、致热群、秋季热群、黄疸出血群,其中波摩那群最为常见。二、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1、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是仔猪发病比较多,尤其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病最严重,中、大猪一般病情比较轻,母猪不会发病。传染源主要是发病猪和带菌猪。钩端螺旋体可以随着菌猪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方法,临床症状

一、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

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属于细螺旋体的钩端细螺旋体。钩端细螺旋体对人、畜、野生动物有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有很多血清群和血清型,目前全世界发现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有25个血清群,至少有190个不同的血清型。引起猪钩端螺旋体疾病的血清群(型)有波摩那群、致热群、秋季热群、黄疸出血群,其中波摩那群最为常见。

二、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

1、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是仔猪发病比较多,尤其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病最严重,中、大猪一般病情比较轻,母猪不会发病。传染源主要是发病猪和带菌猪。钩端螺旋体可以随着菌猪和发病猪的尿液、乳液和唾液排出体外污染环境。猪的排菌量大,排菌期长,而且与人接触的机会最多,对人也会造成很大的威胁。人感染后,也可以带菌和排菌。人与动物之间存在复杂的交叉传播,在疫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鼠类和青蛙也是重要的感染源,是该菌的自然储藏主。鼠类可以终生带菌,通过尿排出菌,造成环境长期污染。蛀类主要是排尿污染水源。

2、钩端螺旋体疾病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主要途径是皮肤,其次是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粘膜。吸血昆虫叮咬、人工授精、交配等可传播本病。该病的发生虽然没有季节性,但在夏、秋多雨季节却是疫情高峰期。这种疾病经常散发或地方流行。

三、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

1、急性型:多见于小猪,特别是哺乳小猪和保育猪,呈暴发或散发流行。潜伏期为1~2周。临时诊断症状突然发病,体温上升到40~41℃,稽留3~5天,病猪精神沉郁,厌食,腹泻,皮肤干燥,全身皮肤和粘膜黄疸,后肢出现神经性无力,颤抖的病例中出现血红蛋白尿,尿色如浓茶,粪便呈绿色,有恶臭,病程长可见血粪,死亡率可达50%以上。

2、亚急性和慢性型:主要以损害生殖系统为特点。病初体温不同程度上升,眼结膜红、浮肿,有的泛黄,有的下颌、头、颈、全身浮肿。母猪一般没有明显的临诊症状,有时会出现发热、无乳。但是,怀孕不到4~5周的母猪,被钩端螺旋体感染后4~7天可发生流产和死产,流产率可以达到20%~70%。怀孕后期的母猪感染后可产弱仔,仔猪不能站立,不会吸乳,1~2天死亡。

四、钩端螺旋体病的病理变化

1、急性型:以败血症、全身黄疸和各器官、组织广泛出血和坏死为主要特征。皮肤、皮下组织、浆膜和可视粘膜、肝脏、肾脏、膀胱等组织的黄染和出血程度不同。皮肤干燥坏死。胸腔和心包里有浑浊的黄色积液。脾脏肿大、充血,可见出血性梗塞。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或棕色,质脆,胆囊充盈、淤血,被膜下可见出血灶。肾肿大、淤血、出血。肺部淤血、水肿,表面有出血点。膀胱积有红色或深黄色的尿液。肠及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颌下淋巴结肿大,呈灰白色。

2、亚急性和慢性型:表现为身体各部位组织浮肿,头颈、腹部、胸壁、四肢最明显。肾、肺、肝、心外膜出血明显。浆膜腔内常见黄色液体和纤维蛋白过多。肝、脾、肾肿大。成年猪的慢性病例是肾脏病变最明显的。

五、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鉴别

1、微生物学诊断:病畜死前可采集血液、尿液。死后检查应在1小时内进行,最迟不得超过3小时。否则,组织中的菌体大部分会发生溶解。可采集病死猪肝、肾、脾、脑等组织,病材应及时处理,在暗视野显微镜下直接进行镜检或用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查。病理组织中的菌体可以在姬姆萨氏染色或镀银染色后进行检查。病材可作为病原体的分离培养。

2、血清学诊断:主要有凝集溶解试验、微量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炭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法和乳胶凝集试验。

3、动物试验:可将病材(血液、尿液、组织悬液)在腹腔或皮下接种幼龄豚鼠,如果钩端螺旋体毒力强,接种后3~5天动物可出现发热、黄疸、不吃、消瘦等典型症状,最后死亡。体温上升时可以用心血培养检测病原体。

4、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可用DNA探针技术、PCR技术检测病材中的病原体。

5、鉴别诊断:猪的钩端螺旋体病应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新生仔猪溶血性贫血等相区别。

六、钩端螺旋体病的防制措施

1、治疗方法

(1)发病猪群应立即隔离和治疗,对污染的环境、用具等应及时消毒。

(2)可使用10%氟甲砜霉素(每千克体重0.2mL,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5天)、磺胺类药物(磺胺-5-甲氧嘧啶,每千克体重0.07g,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5天)对发病猪进行治疗;病情严重的猪可用维生素、葡萄糖进行输液治疗;链霉素、土霉素等四环素类抗生素也有一定的疗效。

(3)感染猪群可用土霉素拌料(0.75~1.5g/kg)连续7天喂食,可预防和控制病情的蔓延。妊娠母猪在分娩前一个月连续用土霉素拌料喂饲,可以防止流产。

2、预防措施

(1)做好猪舍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2)及时发现、淘汰和处理带菌猪。

(3)做好灭鼠工作,防止水源、饲料和环境受到污染;禁止养犬、鸡、鸭。

(4)存在有本病的猪场可用灭活菌苗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方法,临床症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479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猪钩端螺旋体病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