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西瓜叶枯病的防治方法,危害特征有哪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28  浏览次数:8946
内容摘要:一、危害特征1、西瓜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蔓和果实,幼苗子叶受损,叶多在缘发生,初为水渍状小点,后扩大为褐色水渍状、圆形或半圆形斑高湿条件下,可危害子叶整体,使之枯萎。2、真叶受害,多发生在叶缘和叶脉之间,最初是水渍状的小点,在高湿度下迅速合并,渗透,叶子失去水而枯萎。3、高温干燥的天气形成直径2-3毫米的圆形褐斑,天气湿润时可合并成大褐斑,病斑变薄,严重时引起叶枯。4、茎蔓受害,产生椭圆形或梭形、微凹陷的浅褐色斑点。果实受害时,会产生周围略微隆起的圆形凹陷暗褐色斑,严重时会导致果实腐烂。二、发生规

西瓜叶枯病的防治方法,危害特征有哪些

一、危害特征

1、西瓜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蔓和果实,幼苗子叶受损,叶多在缘发生,初为水渍状小点,后扩大为褐色水渍状、圆形或半圆形斑高湿条件下,可危害子叶整体,使之枯萎。

2、真叶受害,多发生在叶缘和叶脉之间,最初是水渍状的小点,在高湿度下迅速合并,渗透,叶子失去水而枯萎。

3、高温干燥的天气形成直径2-3毫米的圆形褐斑,天气湿润时可合并成大褐斑,病斑变薄,严重时引起叶枯。

4、茎蔓受害,产生椭圆形或梭形、微凹陷的浅褐色斑点。果实受害时,会产生周围略微隆起的圆形凹陷暗褐色斑,严重时会导致果实腐烂。

二、发生规律

1、西瓜叶枯病原菌对温度要求不严格,气温14-36℃,相对湿度超过80%可发病,田间雨天多,雨量大,相对湿度超过90%容易流行或大发病,风雨有利于病原菌的传播,该病普遍发生,连作地、偏施、氮肥和土壤薄,植物抗病能力弱连续晴天,日照时间长,对该病有抑制作用。

2、品种之间的抗病性有差异,金钟、冠农比较感染。近年来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生产上应予注意。

三、防治方法

1、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的抗病品种,目前抗病品种有郑州5号、郑杂7号、西农8号、粤优2号、抚州西瓜、新红宝等。

2、西瓜采收后要注意清除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避免在田边堆放病残体。

3、采用处方施肥技术,施用酶菌堆制的堆肥,避免施用氮肥,坐瓜前开始施用惠满丰液肥,每亩320毫升水500倍,提高抗病性。

4、科学确定播种期,露地平均温度稳定在15℃以上,5厘米深的土温稳定在12℃以上时播种,如欲抢早可采用地膜覆盖使其达到上述温度再播种。

5、带菌的种子用75%的百菌清湿性粉剂或50%的海因湿性粉剂浸泡1000倍的液种2小时,冲洗后催芽播种。

6、有条件的提倡采用避雨种植法,露地西瓜下雨后要特别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潮湿滞留,对减轻该病具有重要作用。

7、采用搭架栽培法,每亩1500株,采用单蔓整枝,6-7叶时摘下第一朵雌花,留下12-13片叶子,不仅增产增收,还能减轻这种病。

8、发病前未见病斑时开始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喷洒1500倍液或50%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干悬浮粉5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有效,每亩喷洒合适的药液60升,每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西瓜叶枯病的防治方法,危害特征有哪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467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西瓜叶枯病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