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猪蓝耳病症状与防治,猪蓝耳病曾称为神秘猪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23  浏览次数:8331
内容摘要:一、急性型1、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食欲减少或不吃、发热,有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日),母猪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子。2、母猪流产率达到50%~70%,死产率达到35%以上,木乃伊达到25%,部分新生仔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和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提高(40%~80%)。3、少数母猪产后无乳、胎衣停滞、阴道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呈现典型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弃,体温升至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消瘦,眼睑浮肿。4、少

猪蓝耳病症状与防治,猪蓝耳病曾称为神秘猪病

一、急性型

1、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食欲减少或不吃、发热,有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日),母猪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子。

2、母猪流产率达到50%~70%,死产率达到35%以上,木乃伊达到25%,部分新生仔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和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提高(40%~80%)。

3、少数母猪产后无乳、胎衣停滞、阴道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呈现典型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弃,体温升至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消瘦,眼睑浮肿。

4、少数小猪可以看到耳朵和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小猪死亡率达到80%~100%,断奶后小猪增重下降,日增重下降50%~75%,死亡率上升(10%~25%)。

5、猪生长缓慢,容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序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表现出咳嗽和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和尾部皮肤深紫色。感染猪容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出现相应症状。 种猪发病率低,主要表现为一般临时诊断症状,但猪精液质量下降,精子畸形,精液有毒。

二、慢性型

这是目前规模化猪场PRRS表现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呼吸道疾病(支原体感染、感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等)发病率上升。

三、亚临诊型

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PRRSV的持续感染,猪群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为10%~88%。

四、预防措施

1、发病第一个月,可用阿斯匹林等药物治疗晚期孕猪,减少发烧延长孕期。同时用抗生素治疗母猪,防止二次感染。

2、猪群采食量下降时应喂食高能量。

3、发病急性期生产的母猪应延期生产,但应多储备生产猪,减少生产率下降。公猪发病精液质量下降时,应加强人工授精。

4、确保弱生仔猪及时摄取初乳,应延期补铁、切尾的新生仔猪预防性抗生素,禁止腹泻养护,避免交叉污染。

5、加强猪群胸膜肺炎、伪狂犬病、链球菌、喘气病等疾病防疫,增加猪的抗病能力。

6、添加抗生素防止生长猪继发感染,补充适量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

7、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加强环境消毒,及时清理产床。

8、维持严格“全进全出制”及时进行空圈熏蒸消毒,中断病毒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循环,进行早期隔离断奶,防止混合饲养感染。

9、加强后备母猪管理,新引进后备猪应延期配种形成自然适应。

10、在猪青耳病阳性猪场,用猪青耳病冻干苗在备用母猪配种前免疫,间隔21天免疫。因猪青耳病生产死亡的母猪半年内不需要注射。分娩母猪可在分娩后21天接种1头份、对仔猪(7~21日龄)可接种半头份。公猪不接种(对于污染比较严重的猪场,可以在孕中后期给母猪接种一次猪青耳病灭活苗)。对于猪青耳病阴性猪场,用猪青耳病灭活苗在配种前免疫备用母猪,间隔21天免疫,生产母猪在空怀期接种,公猪、小猪不接种。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猪蓝耳病症状与防治,猪蓝耳病曾称为神秘猪病”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467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猪蓝耳病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