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土壤调理剂对障碍土壤有重要改良作用,土壤调理剂的应用是修复退化土壤的主要措施之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14  浏览次数:81287
内容摘要:一、土壤酸化、盐碱化、干旱、生物学障碍是什么1、土壤酸化成为了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壤酸化始于活性质子(H+),由于氢质黏土性质的不稳定,等到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或者铝硅酸盐粘粒矿物表面吸附的氢离子达到一定程度后,这些粒子的结晶结构被破坏,铝氧八面体就被解体,使得铝离子脱离八面体结晶的束缚,转变成为交换性的铝离子。土壤交换性铝的水解使土壤表现出酸度特征,根据水解程度的不同,一个Al3+的水解可以产生1~3个氢离子。酸性土壤中含有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的风化也加快了大量铝离子的释放,形成了植物可

土壤调理剂对障碍土壤有重要改良作用,土壤调理剂的应用是修复退化土壤的主要措施之一

一、土壤酸化、盐碱化、干旱、生物学障碍是什么

1、土壤酸化成为了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壤酸化始于活性质子(H+),由于氢质黏土性质的不稳定,等到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或者铝硅酸盐粘粒矿物表面吸附的氢离子达到一定程度后,这些粒子的结晶结构被破坏,铝氧八面体就被解体,使得铝离子脱离八面体结晶的束缚,转变成为交换性的铝离子。土壤交换性铝的水解使土壤表现出酸度特征,根据水解程度的不同,一个Al3+的水解可以产生1~3个氢离子。酸性土壤中含有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的风化也加快了大量铝离子的释放,形成了植物可吸收形态的铝化合物。植物过度吸收铝要素后,不仅会降低作物产品的质量,还会对植物体,特别是植物根系的生长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导致植物中毒死亡。同时,酸性土壤降低了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降低,降低了土壤矿物质营养钙、镁、硫元素流失严重。酸化还可以增强了土壤对磷酸根和钼酸根的固定作用,降低了土壤磷和钼的有效性,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等。

2、土壤盐渍(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者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将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土壤盐渍不仅会破坏土壤结构,还会对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产生不利影响。使得盐分积聚在表层土壤的过程中,提高了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减少了与作物根系的渗透压差值,进而影响了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正常吸收。

3、土壤干旱已经成为某些地区或某些作物种植区普遍存在的情况。我国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0.8%,集中分布在西北,以新疆面积最大,新疆农业用水总量778亿平方米,占总用水量的90%。干旱还会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并且容易引起其他自然灾害。

4、土壤生物学障碍是指在自然或农田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土壤的相互作用使土壤生物种群不利于某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改变的现象。连作障碍是土壤生物学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连作增加土壤有害微生物,土传病虫害严重,引起土壤微生物种群和数量发生变化。另外,土壤生物学障碍因素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也有一定的相互作用。连作障碍可降低花生、烟草、蔬菜等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经济效益等。

二、土壤调理剂的应用是修复退化土壤的主要措施之一

1、改善土质,使酸化、盐化、板结、施肥过度的土壤恢复活力。

2、改善土壤连作障碍,提供适合生长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土壤良性循环。

3、提高作物产量,改善质量,减少落花落果,提高结实率,提前收获,延长采摘期,提高果实营养水平,商品性好。

4、预防病虫害、病原菌对植物的危害,增强抗病、抗菌、抗逆能力。

5、分解土壤、植株体内肥料、农药残留,钝化重金属对环境污染。

6、提高土壤保水性能,改善土壤吸附性能。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土壤调理剂对障碍土壤有重要改良作用,土壤调理剂的应用是修复退化土壤的主要措施之一”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441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