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问答 » 正文

大鲵的繁殖行为有哪些?大鲵的雌雄鉴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02  浏览次数:81263
内容摘要:一、大鲵的雌雄鉴别1、辨别大鲵雌雄主要是从泄殖孔的特征来鉴别,尤其在生殖季节更为明显。在繁殖季节,雄性大鲵的泄殖腔腺为饱满的大豆瓣状,形成隆起的纵椭圆环形,十分明晰,将泄殖孔包绕于其中,并且泄殖孔外缘有一圈不规则的肉质状小突起。雌性生殖孔多为圆形,孔径相对较小,生殖孔两侧没有白色突起,孔外缘平滑,内缘可见两侧的皮层形成向腔面突出的皱折。在非繁殖期,雌雄大鲵的泄殖孔差别不大,也不容易区分。2、解剖泄殖孔周围发现,雄性隆起处皮下有一对瓣状腺体——泄殖腔腺,而雌性的泄殖孔周围皮下是少量的

大鲵的繁殖行为有哪些?大鲵的雌雄鉴别

一、大鲵的雌雄鉴别

1、辨别大鲵雌雄主要是从泄殖孔的特征来鉴别,尤其在生殖季节更为明显。在繁殖季节,雄性大鲵的泄殖腔腺为饱满的大豆瓣状,形成隆起的纵椭圆环形,十分明晰,将泄殖孔包绕于其中,并且泄殖孔外缘有一圈不规则的肉质状小突起。雌性生殖孔多为圆形,孔径相对较小,生殖孔两侧没有白色突起,孔外缘平滑,内缘可见两侧的皮层形成向腔面突出的皱折。在非繁殖期,雌雄大鲵的泄殖孔差别不大,也不容易区分。

2、解剖泄殖孔周围发现,雄性隆起处皮下有一对瓣状腺体——泄殖腔腺,而雌性的泄殖孔周围皮下是少量的结缔组织。处于非繁殖期和性未成熟的大鲵,雄性的泄殖孔周围没有明显的隆起,而泄殖腔腺体则较小,为扁条状不形成环状。另外,在行为方面,生殖季节雌性较为凶顽,雄性则较为温顺。

二、大鲵的雌雄性比

1、统计繁殖期的性比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可预测大鲵的繁殖能力。

2、据相关的统计,在自然状况下大鲵的性比接近于相等,这对天然资源增殖是有利的。另据陕西城固县大鲵研究所无选择地捕捉并解剖发现,在繁殖期,雄性比雌性略多一些。

三、大鲵的性腺发育和年周期

大鲵孵化出后在自然环境中生长5年,体长达400mm左右,体重在360g以上,性腺基本发育成熟。

四、大鲵怀卵量与体重的关系

1、大鲵每年产卵1次,怀卵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大鲵的繁殖力大小,大鲵的怀卵量一般不大,怀卵量与年龄、营养条件密切相关,变化大。

2、城固县大鲵研究所的结果表明,1.5-2.5公斤的大鲵怀卵为400-600枚。观察结果表明,大鲵的绝对怀卵量是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的,相对怀卵量是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减少的。体重在615-1000g之间的大鲵,怀卵量相对是最高的。

五、大鲵的繁殖行为

1、据野外观察,在大鲵产卵前,2条亲鲵口与口咬合,雄鲵主动咬合雌鲵上嘴唇,雌鲵咬合雄鲵下嘴唇,两条大鲵的身体大致直线,不停地左右摆动,摆动频率约为35-40次/min,即使用手电光照射也不会分离。

2、声音和振动使其分离后,会立即咬上,猛烈扭动身体,保持3-4小时才松开。松开后嘴唇上没有伤痕,可以排除争斗的可能性,初步认定为产卵前性行为。

3、在大鲵产卵前,由雄鲵游到雌性栖息地,选用水深1m左右的隧道状洞穴,清水可从洞口流入其中。雄鲵进入洞穴,用脚尾和头部清洁洞口。

4、在大鲵产卵时,雌鲵会将卵带的一端粘附在岩石或木块等附着物上,边爬边产卵。此时,雄鲵去受精后,将卵带缠绕在身体上孵化,或者留在洞里保护受精卵。

5、根据观察,大鲵有保护卵的行为,在洞里保护卵,遇到敌人就出来攻击,比平时更加警惕凶恶。野外见过1公斤左右的亲鲵攻击比它大1倍的个体,在保护卵的时候用饵料(青蛙和小鱼)向外钓拉,大鲵立即松口而不会被拉出洞外,这和非繁殖期截然不同。另一亲鲵在产卵附近洞中居住,有时也有护卵行为。

6、野外大鲵孵化期为35-42天,同窝卵的孵出日期也不同,可相差几天。当年幼鲵长到4-5cm即进入冬眠,同一洞中可见数十尾幼鲵群居,有时可见亲鲵与幼鲵在一起冬眠。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大鲵的繁殖行为有哪些?大鲵的雌雄鉴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419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大鲵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