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柑橘种植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2  浏览次数:8830
内容摘要:我国是柑橘原产地之一,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经过长期栽培、选择,柑橘成了人类的珍贵果品。那我们知道柑橘的种植技术吗?为大家整理如下:一、柑橘种植技术1、种植时间一般来说柑橘在春季和秋季均可。各个地方成熟期也有差别,大体上在农历9月中旬、10月初成熟。我们根据自己当地情况来自己判断。2、土壤条件柑橘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层太浅影响柑橘根系生长,要求土层深度至少80厘米以上,活土层60厘米以上。柑橘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最适宜柑橘生长的土壤是壤土和沙壤土。强黏性土壤和多沙土壤需要改造。土壤酸碱度影响

我国是柑橘原产地之一,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经过长期栽培、选择,柑橘成了人类的珍贵果品。那我们知道柑橘的种植技术吗?为大家整理如下:

一、柑橘种植技术

1、种植时间

一般来说柑橘在春季和秋季均可。各个地方成熟期也有差别,大体上在农历9月中旬、10月初成熟。我们根据自己当地情况来自己判断。

2、土壤条件

柑橘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层太浅影响柑橘根系生长,要求土层深度至少80厘米以上,活土层60厘米以上。柑橘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最适宜柑橘生长的土壤是壤土和沙壤土。强黏性土壤和多沙土壤需要改造。土壤酸碱度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土壤ph值在5.5-7.0;果园地势坡度低于25度。园地规划时,应有必要的道路、排灌、蓄水和附属建筑设施。在具体规划时,尽可能做到集中成片,在交通、水源条件好的地方建园。

3、种植密度

我们在柑橘栽培最常见的间距4X6米,但当前有一种倾向就是用不同的种植方法使柑橘在后期生长密植,因而4X3米甚至4X1.5米的间距也常采用。其种植密度通常每公顷种植410株,密植情况下也有每公顷800甚至1600株的。

4、合理修剪

一般修剪在柑橘树不同时期需要不同方式的修剪。

(1)营养生长期:在苗木定干整形基础上,以整形培养树冠为主,定植后第一、第二年继续培养主枝和选留副主枝,配置侧枝,使树形紧凑,枝叶茂盛。每年培养3~4次梢,尽快形成树冠,并及时摘除花蕾。

(2)生长结果期:继续培养树冠,适量结果。每年促发2~3次新梢,枝梢疏密排匀,尽快形成紧凑树冠。植株的中上部昼不结果或少结果,修剪以抹芽控梢为主。

(3)盛果期:树高一般控制在250cm以下,树冠开张,外围凹凸,枝梢生长健壮,绿叶层厚度要100cm以上,通风透光,立体结果。控制行间交叉,树冠覆盖率75%~85%。修剪因树制宜,删密留疏,去弱留强;剪上留下,剪外留内;多花树多剪,少花树轻剪。

(4)衰老期:进行回缩修剪,采用更新或疏删老结果枝群,逼发内膛或下部的新结果枝群,保持萌蘖,删密留疏,排列均称,多花多剪,弱树适当强剪。

5、肥水管理

一般我们对于柑橘肥水管理施肥原则:应充分满足血橙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提倡多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无机肥和配方肥料。并根据叶片分析结果、果园土壤分析结果、血橙物候期等指导施肥。我们一般常用的施肥方法:以土壤施肥为主,配合叶面施肥。采用环状沟施、条沟施、穴施和土面撒肥等几种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6、病虫防治

柑橘常见的几种病:黄龙病、溃疡病、疮痂病。柑橘黄龙病是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病,就无法治愈,必须及时砍除,并在病穴内撒施熟石灰粉进行消毒。柑橘黄龙病靠木虱传播病毒,在柑橘生长过程中,及时用噻虫嗪,或啶虫脒,或吡蚜酮,或烯啶虫胺,或吡虫啉,或藜芦碱,或苯氧威,或噻嗪酮,丁硫克百威等加联苯菊酯进行防治木虱,就能减轻发病。

在种植柑橘的时候做好以上六点,就能高产。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柑橘种植技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393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