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苦苣菜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病虫害怎么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16  浏览次数:8781
内容摘要:苦苣苔科是一种大白菜,几乎遍布中国。菊苣的叶子是苦的,所以不太受欢迎。菊苣具有降血压作用,也可作为家禽养殖的绿色饲料。日光温室栽培技术1、育苗分离(1) 播种前,在选定的地块上,每10平方米准备施用60-80公

苦苣苔科是一种大白菜,几乎遍布中国。菊苣的叶子是苦的,所以不太受欢迎。菊苣具有降血压作用,也可作为家禽养殖的绿色饲料。

苦苣菜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病虫害怎么防治

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1、育苗分离

(1) 播种前,在选定的地块上,每10平方米准备施用60-80公斤全分解细筛有机肥。移除后,将其与土壤混合,形成1.2米宽的边界。

(2) 苗圃内应先浇足水,然后移去种子,盖上5毫米厚的薄层,再盖上小拱棚保温。一般来说,667m2的种子用量约为150g。苗床温度宜控制在15~20℃℃ 促进发芽。当气温较低时,应在第一片真叶暴露时除去薄膜,并应适当通风以防止过度生长。

(3) 当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应仔细准备好苗缘,施肥平整。幼苗应在下午4点以后分开。密度为6~8cm正方形。在幼苗被分开后,他们被浇水和遮荫以减缓幼苗的生长。以后每1天浇水1次,一般2~3次浇水后苗木即缓好,撒至阴凉处。之后,应及时浇水,待幼苗长到5-6片真叶时栽植。

2、种植

(1) 整地施肥应选择品质肥沃、前茬施肥较多、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避免连作。最好的前茬作物是豆类。结合施基肥,及时翻耙,667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公斤,复合肥20-30公斤。

(2) 种植密度一般为20-25厘米,行距为30厘米,下部叶片可软化以提高品质。

3、现场管理

(1) 在慢苗期,应根据情况浇两次慢苗水,并随着苗木的生长逐渐增加水量。生长高峰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收获期要适当控制水分。

(2) 如果基肥充足,就不能追肥。否则,生长后可一次浇水施氮肥,667m2可施硫酸铵20kg左右。

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

1、苦营菜病毒病

(1) 有害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引起叶脉明亮或起皱。

(2) 疾病规律

该病毒可在蚜虫体内繁殖,并可通过卵传播。

(3) 无污染控制技术

可喷20%病毒A可湿性粉剂或1.5%植物酒精乳剂1000倍液。

2、苦营菜霜霉病

(1) 有害症状

受损叶片先呈黄绿色,后呈多边形淡绿色斑点。湿度较高时,叶片背面出现不同密度的白色霜霉病。病情严重时,病斑密集,叶片枯黄,不能食用。

(2) 疾病规律

病原体在冬天与病体一起越冬。通过雨水溅射和气流传输,温度为15~17℃℃, 或湿度大,或昼夜温差大,雾大,土壤粘稠,或种植地低,局部施氮肥病害严重。

(3) 无污染控制技术

① 注意适当种植,合理用水,不要使田间过于湿润;增加有机肥和磷钾肥的施用,避免部分施用氮肥,促进植物的早期生长和快速发育,可减少危害。

②使用72%克湿粉700倍液体或72.2%脉冲水剂800倍液体喷雾。

3、菊苣软腐病

(1) 发病初期,晴天外叶下垂,阴天或早晚恢复正常

状态。随着病情加重,茎基、根和叶柄腐烂。

(2) 病原菌主要在病渣、肥料或中间寄主中越冬或越夏。在田间,它通过灌溉水、雨水、媒介昆虫或农业作业不断传播和感染。低洼,*重粘土

平畦种植和地下害虫较多的土壤病害较严重。收获和运输过程中的冻伤或机械损伤

受机械伤害的植物在贮藏期间也容易发生软腐病。

(3) 无污染控制技术

① 加强现场管理,防止洪水泛滥,清除病体,减少机械伤害和冻伤。

②?用72%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3%克链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苦苣菜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病虫害怎么防治”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3879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