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水稻稻瘟病与纹枯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防治措施有哪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9-14  浏览次数:81078
内容摘要:水稻作为我国种植业的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具有种植面积大、种植人口多、种植范围广的特点。中国在水稻种植方面也给予了大量的财政支持。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水稻病害,如稻瘟病、纹枯病等。那么水稻稻

水稻作为我国种植业的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具有种植面积大、种植人口多、种植范围广的特点。中国在水稻种植方面也给予了大量的财政支持。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水稻病害,如稻瘟病、纹枯病等。那么水稻稻瘟病与纹枯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防治措施又有哪些呢?

水稻稻瘟病与纹枯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防治措施有哪些

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成因

1、气候条件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随气候变化而发生的病害,又称“气候疫病”。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温度、湿度和降水量较高时,水稻纹枯病危害增大,生长速度加快,危害严重。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和降水时间的延长,水稻纹枯病极易发生。在水稻的抽穗期,水稻正在生长。此时,大量的营养物质将在水稻中运输,这将降低水稻的抗病能力,使其容易感染疾病。

2、水稻品种抗病性弱

水稻纹枯病的主要病原是立枯病丝核菌,这种细菌具有半腐蚀性,寄主范围很广。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是茄丝核菌的主要寄主。近年来,四川主要水稻品种为杂交稻港优608和Q优1号。这些水稻品种主要防御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但对纹枯病的抗性不高。因此,在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栽培中,不易抗纹枯病,这也是水稻纹枯病频繁发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3、直播稻的种植密度

通过对水稻纹枯病的研究,得出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不同的结论。由于直播稻播种期相对较晚,播种初期群体较小,直播稻纹枯病发病初期相对较轻。水稻的种植间距对水稻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种植密度高的水稻,生育中后期群体偏大,田距小,无气透光条件差。在这种情况下,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率将大大增加,不利于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

4、部分施用氮肥

近年来,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大量施用氮肥,大大超过了水稻本身的承受能力。过量施用氮肥会使植物生长过快,导致植物生长不协调,不符合植物生长的相关规律。而在田间使用氮肥会污染环境,因为氮肥会挥发出一些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进入空气和土壤会污染环境。

水稻病害防治策略

1、做好预测工作

根据气候条件对水稻的影响,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加强预报工作。农业部门也应高度重视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预测和防御。要做好水稻病害的系统检测和普查工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特点,结合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特点。准确发布气候和天气预报,科学正确地预防水稻病害。

2、提高水稻抗病性

针对水稻抗病性弱的现状,农业和植物专家有必要加快水稻研究的步伐。根据我国水稻的特点以及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发生的原因和时间,培育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性,解决立枯病等病原菌对水稻等植物的危害,使水稻健康生长,远离病虫害。

3、大力推广机插秧

近年来,由于农村中青年劳动力缺乏,直播稻省时省力的优势受到广大农民的喜爱。根据这种情况,可以引导农民多使用省时省力的机插秧,机插秧很好地避免了稻田间狭小的行距造成水稻纹枯病。但是,直播稻会导致稻株行距变小,导致稻田形成封闭空间,不通风,给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发生带来有利条件。

4、加强施肥管理,保护环境

水稻施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状况,合理科学施肥。不要大量使用氮肥,要有准确科学的施氮技术,时刻注意氮肥的用量,注意其他肥料的使用。其实,在水稻施肥这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多用一些“绿色肥料”,比如一些动物粪便。它不仅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而且价格低廉、绿色环保、无污染。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水稻稻瘟病与纹枯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防治措施有哪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3822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