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南方地区水稻旱育秧栽培管理技术,水稻种植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12  浏览次数:8962
内容摘要:南方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是什么?目前,水稻旱育秧已成为创造水稻高产的重要配套技术措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和重视。但由于农民科技素质较差,技术方面还不是很全面。今天,小编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国南方旱稻育苗技术

南方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是什么?目前,水稻旱育秧已成为创造水稻高产的重要配套技术措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和重视。但由于农民科技素质较差,技术方面还不是很全面。今天,小编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国南方旱稻育苗技术要点。

南方地区水稻旱育秧栽培管理技术 水稻种植方法

旱作育苗技术的特点与作用

1.1特性

旱育秧具有省力、省时、节水、节种、节秧田、适应性广、易于集中管理等特点。乾威县浅丘区、深丘区、平坝区均可进行旱育秧。同时,旱育秧苗质量好,根系壮壮,抗逆性增强,返青快,分蘖早,分蘖率高,苗龄弹性大,增产效果明显。

1.2功能

旱苗比露地苗早播2天,比当地露地苗早播10天以上。移栽时间越早,营养生长期越长,产量潜力越大。旱育秧可提前分蘖期和成熟期。旱作苗圃能较好地调节土壤水分、氧气、肥料和温度的关系,为种子萌发和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水稻种子利用干根、湿芽、好氧根和无氧芽的特性,在肥沃、柔软、深松、无水层的旱地苗床上生长,土壤渗透性好,根系发达,白根多,根毛多,根系活力强,抗寒性强,早分蘖降低了分蘖节位,移栽后新根萌发比水苗快,慢苗期短,成熟期早,产量提高。

水稻旱育秧技术

2.1苗床选择与施肥

2.1.1根系培养

水稻旱育秧的关键技术是根系的培育。只有根系发达,才能发挥旱稻秧苗的优势。为了使根系又好又快地发育,土壤是关键。旱作苗床宜选择环境好、无公害、背风向阳、透水性好、保水保肥性强、土壤肥沃疏松、土层深、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沙质、酸性(pH低于6.5)的菜地。

2.1.2人工授精

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苗床应相对固定。一般冬季种植绿肥,夏季种植大豆、玉米或蔬菜,进行连续施肥和保护。

2.1.3冬前施肥

在冬季第一年的10月底之前,应将苗床翻至15-20厘米深。苗床不够细后,应施用25kg/667m2三元复合肥和2000-3000kg/667m2畜禽粪便,并通过多次翻耙混合均匀。花园应在二月一日和中旬清理干净,并应提前一个月进行耕作。

2.1.4播前施肥

播种前15-20天(3月上旬),在苗床上施肥,施腐熟农家肥1000kg/667m2,过磷酸钙30kg/667m2,混施5-10cm*层均匀。

2.2苗床面积

苗床与田间的配比应充分考虑苗龄、品种特性和基本移栽情况。一般大、中、小苗的床田比为1∶ 10, 1 ∶ 20和1∶ 30中小型苗木每667m2配置33 m2苗木田,即建一个长16.7m、宽2m的隔室(含净隔室宽1.5m)。

2.3种子制备

2.3.1种子干燥

杂交水稻种子每667m2制种0.75-1kg。袋装种子播种前应在晴天晾干两三天。种子应在晴天晒干,以确保薄铺和定期翻面。通过晒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透气性,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消除贮藏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气,提高酶活性,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种子晒干后,可以准备播种一到两天。

2.3.2选种

筛选出分蘖力强、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稻米品质好、产量潜力大的中熟品种。选种后,将种子洗净,选出无杂质、无病虫害的优良种子。

2.3.3浸种消毒

每1kg种子用1500倍强氯溶液或25%配制100克等化学药品灭菌12小时,取出用清水洗净,滤去水分,摊铺晾干,直至不粘手,然后将干燥的保育员倒入圆盆中,然后将种子分批慢慢加入,均匀包衣。包衣后应及时播种,干燥的苗圃包衣种子应均匀分布在苗床上。

2.4苗床生产

播种前两三天,应选择肥沃的苗床,做到细密、平整、除草,并用腐熟的农家肥充分浇水。

2.4.1床土标准

床要肥、细、厚、软、松,泥不能粘在手上,不能撒在地上。床层厚度应大于20cm,有机质含量应大于3%。

2.4.2苗床规格

车面2米,净车1.5-1.7米,车槽宽50厘米,槽深30厘米,车平*破,槽系齐全。

2.4.3壮苗剂的施用及消毒

播种前,每667m2苗床用25公斤壮苗剂,苗床表面不够细,使肥药混合均匀,然后将箱面整平,再以2g/M2的速率将狄克逊稀释成1000倍的溶液,使药充分溶解,然后将箱体表面浇水均匀地洒在床面上进行土壤消毒。

2.4.4地下害虫防治

对蚯蚓、蟋蟀等地下害虫较多的苗床,每667m2喷50%辛硫磷乳油200g。

2.4.5足够的底水

播种前,充分浇灌苗床是关键措施。底水不足会导致出苗时间长、出苗率低,直接影响水稻种子的萌发和出苗。

2.5播种覆盖

2.5.1播种

当杂交水稻日平均气温要求稳定在12℃以上时℃, 播种宜选择冷尾暖头,比水培早10-15天。小苗播种量30kg/667m2,中苗播种量20kg/667m2,大亩播种量10kg/667m2。在浇足水的基础上,用覆盖塑料薄膜的木板轻轻拍打箱体表面,为防止水稻种子落入土隙造成不规则出苗,要求在干燥的苗圃内均匀播种。旱育秧员拌种后的水稻种子应及时均匀定量地撒在箱面上,然后用无肥细种子覆盖,厚度为1cm。

2.5.2补给水

及时覆盖并喷洒,确保种子保持整齐。如果种子外露,应及时覆盖。

2.5.3除草

旱育苗圃杂草多,人工除草费时。田间每部分在苗床上加10ml水和5kg水,可在覆种后、覆膜前喷洒,以保证30天内苗床无杂草,然后用平行低拱覆膜。

2.6苗床管理

2.6.1苗期

保温保湿,一般不去膜,膜温在30度以内比较适宜,注意防止高温灼伤苗木。

2.6.2单叶期

薄膜中的温度不应超过25℃防止火苗。当外界温度不低于12℃, 薄膜可以适度地去除以冷却。当膜内温度高于25℃, 两端应打开冷却。苗床会失水变白。早晨适当喷水。

2.6.3双叶期

要求对苗木进行通风、提炼,控制土壤湿度,防止苗木过快生长,控制膜内温度在20℃左右, 晴天适当揭膜,降低温度和湿度,并逐渐揭膜,通风、炼苗。在水分管理上,只要表面不发白,叶子不卷曲,就不需要浇水,否则早晨可以适量喷水。在两叶期,每1m2苗床用2克敌松喷施1000倍液防治青枯病。

2.6.4三叶舞台

根据苗木情况,在两片叶子合心的情况下施用断奶肥。除膜后,每1m2苗床用10g尿素和10g硫酸钾洒水。施用后,必须立即用水冲洗苗木,用水还可以按1∶ 6的比例泼洒猪粪。

2.6.5四叶期后

四叶期后,控制苗木过快生长,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土壤不转白,叶片不翻卷,不浇水,施肥不留渣,粪肥浇水和少量尿素泼洒苗木。

2.7药物移植

移栽前一天傍晚,要用水彻底浇灌苗床,这样既便于育苗、保根,又有利于移栽后幼苗的正常生长。要注意浇多少水,防止苗床吸水过多,苗木质量下降。移栽前,叶面喷施75%三环唑100g,浇水20kg,可防治苗期鼠疫和叶瘟。由于移栽后无返青期,苗木生长较快,应在移栽(抛秧)后两三天内及时追肥,以促进苗木的早期生长和快速发育。

水稻旱育秧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存在问题

一是旱稻秧苗立地选择不当,土壤干燥湿润,含水量高,易积水,土壤含沙量高,肥力低,土层薄,结果表明,土壤施肥不当,苗床施用了植物灰等碱性肥料,酸不调,秋冬施肥不及时,苗床质量差。二是施肥不当,施肥不均,施用化肥、未成熟有机肥作为种肥,造成烂籽烂根中毒,苗期追施浓度高或施用后不及时用水冲洗苗木,根烧伤或苗烧伤。三是底水不足,导致发芽缓慢或不规则。四是拱度太低,弧度太低,造成覆膜后幼苗叶片处于低膜状态。五是温度过高,苗床通风时间短,导致苗木生长乏力,甚至高温燃烧。六是立枯病、绿枯病和地下害虫。

3.2解决旱育问题的措施

一是选择适宜的地块作为苗床,注意秋冬施肥工作,保证苗床质量。

二是解决施肥不当的问题,在苗床播种前10-15天,施用腐熟有机肥,尽量少用化肥,施肥成10-15厘米土层,前后耙3次,使土肥充分混合,追肥浓度为1%,施用后,立即用清水浇灌幼苗,以防肥料受损。

第三,如果土壤pH值过高或施用植物灰等碱性肥料过多,应在施过磷酸钙前10天调酸。

第四,播种前要浇足底水。

第五,针对拱度过低的问题,按拱间距50cm,插入竹片,拱高40-50cm,竹拱弯曲使苗床两侧土壤离膜有一定高度。

第六,要解决地膜高温问题,干育苗圃的温湿度管理是关键。薄膜中的温度应保持在30度左右在出苗期,最高气温不宜超过35℃。应控制膜内温度,防止一个叶期内过快生长,膜内温度不得超过25℃。在第二叶期,膜温应控制在20℃左右。在此期间,苗木应通风。晴天早晨打开两端膜,16:00前盖好膜,阴天中午通风1-2小时。

七是做好种子消毒和苗床消毒工作,坚持用干燥的苗圃保姆在播种前给种子包衣,1.5片叶子,为了防止青枯病和青枯病的发生,可以用1000倍地塞米松溶液进行防治。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南方地区水稻旱育秧栽培管理技术,水稻种植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3706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