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葡萄霜霉病的危害特征及防治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2  浏览次数:8333
内容摘要:霜霉病主要是危害葡萄的叶片,在叶片受害后,首先会出现一些水渍状的斑点。然后斑点会扩大成深色的病斑,最后互相融合成大病斑。在葡萄萌芽前两周的时候,可使用靓果安、沃丰素等药剂进行全面喷洒,消灭病菌,从而降低发病率。一、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病原为葡萄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葡萄霜霉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或随病叶残留于土壤中越冬。次年在适宜条件下卵孢子萌发产生芽孢囊,再由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自叶背气孔侵入,进行初次侵染。经过7-12天的潜育期,在病部产生孢囊梗及孢子囊,孢子萌

霜霉病主要是危害葡萄的叶片,在叶片受害后,首先会出现一些水渍状的斑点。然后斑点会扩大成深色的病斑,最后互相融合成大病斑。在葡萄萌芽前两周的时候,可使用靓果安、沃丰素等药剂进行全面喷洒,消灭病菌,从而降低发病率。

一、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

病原为葡萄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葡萄霜霉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或随病叶残留于土壤中越冬。次年在适宜条件下卵孢子萌发产生芽孢囊,再由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自叶背气孔侵入,进行初次侵染。经过7-12天的潜育期,在病部产生孢囊梗及孢子囊,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孢子囊萌发适宜温度为10℃~15℃。游动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8℃-24℃。秋季低温,多雨多露,易引起病害流行。果园地势低洼、架面通风不良树势衰弱,有利于病害发生。

二、葡萄霜霉病发病条件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l~2年。翌年春季萌发产生芽孢囊,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叶片上,通过气孔侵入,菌丝在细胞间隙蔓延,并长出圆锥形吸器伸人寄主细胞内吸取养料,然后从气孔伸出孢囊梗,产生孢子囊,借风雨进行再侵染。病害的潜育期在感病品种上只有4-13天,抗病品种则需20天。秋末病菌在病组织中经藏卵器和雄精器配合,形成卵孢子越冬。

气候条件对发病和流行影响很大。该病多在秋季发生,是葡萄生长后期病害,冷凉潮湿的气候有利发病。病菌卵孢子萌发温度范围13~33℃,适宜温度25℃,同时要有充足的水分或雨露。孢子囊萌发温度范围5~27℃,适宜温度10~15℃,并要有游离水存在。孢子囊形成温度13~28℃,15℃左右形成孢子囊最多,要求相对湿度95~100%。游动孢子产出温度范围12~30℃,适宜温度18~24℃,须有水滴存在。

试验表明:孢子囊有雨露存在时,21℃萌发40-50%,10℃时萌发95%;孢子囊在高温干燥条件能存活4~6天,在低温下可存活14~16天;游动孢子在相对湿度70~80%时能侵入幼叶,相对湿度在80~100%时老叶才能受害。因此秋季低温、多雨易引致该病的流行。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葡萄霜霉病的危害特征及防治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365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