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2  浏览次数:8970
内容摘要:紫花苜蓿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一种牧草,而且它含有粗蛋白、维生素和无机盐等优点,饲用价值很高,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今天就为大家介绍紫花苜蓿栽培技术如下:一、紫花苜蓿栽培技术1、选地以土层深厚疏松,排灌方便,pH值6.5--7.5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最为适宜。在土壤含盐量0.2%的盐碱地上也能生长良好,不适于黏土。2、整地精细整地,彻底清除杂草。春播时,需在上一年作物收获后浅耕灭茬,除草,保墒,然后深翻,耕深要达20厘米,再耙、压,使其平整;秋播要在作物收获后,深耕、耙平、磨碎。3、

紫花苜蓿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一种牧草,而且它含有粗蛋白、维生素和无机盐等优点,饲用价值很高,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今天就为大家介绍紫花苜蓿栽培技术如下: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摄图

一、紫花苜蓿栽培技术

1、选地

以土层深厚疏松,排灌方便,pH值6.5--7.5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最为适宜。在土壤含盐量0.2%的盐碱地上也能生长良好,不适于黏土。

2、整地

精细整地,彻底清除杂草。春播时,需在上一年作物收获后浅耕灭茬,除草,保墒,然后深翻,耕深要达20厘米,再耙、压,使其平整;秋播要在作物收获后,深耕、耙平、磨碎。3、施底肥。结合整地施底肥,亩施2000千克厩肥、10千克尿素、20千克硫酸钾和50千克过磷酸钙。由于种子不耐盐,播前应对土壤灌水洗盐,或雨后播种才易出全苗。

3、种子处理

种子要经过清选,晒干,使种子的净度达到90%;播前可将农药、除草剂、根瘤菌和肥料按比例配置拌种,避免苗期病虫害。用根瘤菌等细菌肥料拌种(1千克根瘤菌可拌10千克种子),能提高产量20%以上。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摄图

4、播种方法

一般采用条播,行距30厘米--40厘米。目前推广的密垄稀植技术,行距15厘米--20厘米,既增加覆盖,提高产量,又便于田间管理。播种后再镇压一遍,有利于保墒。

5、日常管理

(1)灌水与排水。灌水用沟灌、喷灌均可。冬前、返青后各浇一遍水;刈割后,视干旱情况,适时浇水;对新种的苜蓿保苗浇水时,须在幼苗长出3片真叶,株高5厘米以上时进行。苜蓿的根系不耐淹,水淹24小时会造成死亡,雨季低洼地应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2)施肥。播前施足底肥。每亩用过磷酸钙20千克--30千克,与厩肥2000千克同时施入。目前各地推广的细菌肥料,如增产菌、EM、喷施宝等都可促进苜蓿生长。

(3)除草。返青后、幼苗期、二次刈割前后都要除草。一般在灌水后除草,可采用中耕、耙切及化学药剂等方法。化学除草剂分为三种:一是播种前适用的土壤处理除草剂,如地乐胺,灭草猛、草甘膦等;二是苗前适用的除草剂,如地乐胺、禾耐斯、都尔等;三是苗后适用的除草剂,如普施特、豆草隆、苯达松等。但注意药效应在刈割前2周--3周失效,以免造成家畜中毒。

(4)病虫害防治。生长4年以后,苜蓿的病虫害较多。可用药剂、提前刈割、摘除病叶等方法防治,但根本的防治措施还在于选用抗病品种及播前药物拌种。

(5)收割。苜蓿每年可刈割3次--5次。苜蓿从始花期到盛花期约为7天--10天,第一次刈割在始花期(1/10开花)最适宜,此时蛋白质含量最高;最晚不能晚过盛花期,否则,落叶严重,茎秆纤维化,品质下降。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紫花苜蓿栽培技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364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