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有机水稻如何高效高产种植,有机水稻种植高产方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29  浏览次数:8565
内容摘要:如何种植高产高效的有机水稻?首先,让我们学习一下有机大米。有机水稻是指以自然规律和原理为基础,替代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技术。现在我们来详细谈谈如何种植高效高产的有机水稻

如何种植高产高效的有机水稻?首先,让我们学习一下有机大米。有机水稻是指以自然规律和原理为基础,替代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技术。现在我们来详细谈谈如何种植高效高产的有机水稻?

有机水稻种植条件

1、 土壤管理

为了给水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主要采用秸秆还田技术,通过增加有机肥、生物菌肥和深浅耕的施用来活化土层。

2、 营养管理

根据水稻的不同生育期,应采取不同的施肥措施。基肥主要是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应注意施用种子肥和叶面追肥,及时补充养分。

3、 植物保护

播种前应采取拌种措施,有效防治苗期病害。拌种时应使用有机生物制剂浸种。在水稻生育期,一旦发生病害,应及时选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同时,可以施用叶面菌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防止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小编在这里提醒我们,在除草的时候,一定不要用化学药品,而要用人工除草。

有机水稻种植技术

1、 地块选择

有机水稻一般种植在肥力好、排灌方便、与其他地块自然隔离、附近无污染的地块。

2、 品种选择

应选择中熟、抗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稳定的品种。选种时应选择籽粒饱满、粒型整齐、无杂草种子、无病虫害的品种。

3、 育苗技术

播种前,应先将种子烘干,用盐水精选,再用1%生石灰浸泡,以免种子带菌。将苗床床面翻耕10cm以上,保证床面平整细腻,床宽一般为1.8-2.2m。苗床基肥采用优质有机肥7.5-10kg/m2施入土壤,与苗床拌匀,5℃开始播种育苗℃. 常规育苗用籽量一般为1759粒/m2,地膜钻孔育苗用籽量为2509粒/m2,营养钵育苗用籽量为709粒/盘。

4、 移植工作

第一步是提前准备场地。一是提前浇地,有利于杂草种子生长。然后用机械耙除杂草。清除田间杂草后,温度超过12℃即可移栽℃. 移栽的种植密度必须合理、浅、直、均匀、稳定、充足,有利于苗木的生长。

5、 苗圃管理

苗木田间管理的重点是调温控水,有利于苗木缓慢健康生长。苗木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2~25℃℃. 当根部温度为12℃ 叶温为15℃, 幼苗将停止生长。如果苗期温度过低,常低于10℃℃, 它会引起白化苗和青枯病。但如果苗期温度过高且在30℃以内℃ 长期存在苗长过大、苗高细、干重小、丰满度低、根系发育差等不良影响。水稻幼苗在0:00-7:00生长最快,因此要保证苗床温度在15-28之间,有利于促进幼苗生长。同时,也要注意昼夜温差不宜过大,且必须控制干苗含水量。

有机稻田管理

1、 土壤施肥

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对土壤进行施肥。秋季机械收割时,将秸秆和秸秆充分切碎,均匀地撒在田间,然后将秸秆和秸秆与土壤混合。旋耕前以农家肥为基质。

2、 本田除草

洪灌可以用来浸泡本田的田地,可以有效地清除土壤中的杂草种子。移栽前半个月,对本田进行犁耕,并用大量水浸没,以清除田间的老草。至移栽前2-3天,对已发芽的杂草进行复耕,及时清除新长的杂草。

3、 水资源管理

从幼穗分化到抽穗,采用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抽穗后采用浅水湿灌促进根系生长。井灌区采用增温灌溉技术,避免井水直接进入田间。对田埂上的杂草进行除草,清除田里的稗草,既能防治病虫害,又能保证水面阳光直射,提高水温。同时,要及时、早断水,促进成熟。一般在黄熟期(抽水后30天)可以停止供水,低洼地可以早排,渗漏地可以晚排。

4、 疾病控制

水稻常见病害有恶苗病、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通过培育壮苗、合理密植、科学调节肥水、适时施肥、控制高峰苗木等方法,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从根本上控制病害的发生。

5、 病虫害防治

稻象甲、稻蓟马、稻飞虱、二化螟是水稻常见的害虫。

(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有机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首选,加强田间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

(2)物理防治: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利用频振杀虫灯诱捕趋光性昆虫。

(3)生物防治:选用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进行田间害虫防治;利用现有天敌控制害虫种群。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有机水稻如何高效高产种植,有机水稻种植高产方案”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3533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