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大蒜施肥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07  浏览次数:8943
内容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出口的增加,大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精选优良品种大蒜生产应选择头大花瓣少、抽薹力弱、表皮白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出口的增加,大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精选优良品种

大蒜生产应选择头大花瓣少、抽薹力弱、表皮白亮、休眠期长、风味辛辣的品种,如苏红蒜、鲁农蒜;可选择抽薹早、抽薹长而粗、易抽薹的品种,如二水枣。

土地选择、整地和施肥

大蒜种植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pH值7-8、排水良好的小区。秋播大蒜的前茬主要是水稻、玉米、豆类、瓜类、高粱、马铃薯和棉花;大蒜不宜连作,洋葱韭菜不宜连作。它需要深耕、细耙、整平和良好的排水。秋季种植大蒜的地块,可施腐殖质肥料或稳定肥料约5000公斤,饼肥100-150公斤,尿素10-15公斤,磷肥15-30公斤,钾肥30公斤,或大蒜专用肥20-3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之后,将土壤翻深20-30厘米,耙2-3次,使肥料与表土混合。做边:一般做边宽100(间作)~300cm,边切大蒜5~15行,行距20cm。同时在田间开挖水平沟、垂直沟和封闭沟,保证排水和灌溉畅通。

适宜播种期

山东的播种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筛选出优良品种和发育良好的大蒜,并在播种前筛选出无伤无病的优良蒜瓣作为种子。按种籽用蒜瓣平均重量4G计算,每亩播种3万粒,需种蒜瓣120公斤,大蒜150公斤左右。不能及时播种的蒜瓣应在阴凉处撒播。① 一般采用沟播,沟深5-6cm,根据株距要求,将种子花瓣垂直插入沟底松土中,播种后将垄沟整平,种子花瓣顶部埋入土下3-4cm。② 种植密度以种植大蒜为主要目标时,每亩播种3-3.5万株,行距20cm,株距10cm。播种后,先把土压实,再压实,然后浇水。

用塑料薄膜覆盖

播种后立即覆盖,浇水和喷洒除草剂。膜表面应紧密,膜的周围应压入土壤中。因为塑料薄膜在边缘很紧,大蒜的芽尖可以破膜伸出膜面,有些破不了的可以用手破。

生长期管理

发芽期土壤水分应充足、疏松、透气。苗期,深秋时节,应根据土壤质量和含水量,浇水一次或两次。如果基肥较少,也可以顺水冲洗或与行间栽培相结合,每亩可施10公斤复合肥。到了12月,要在结冰前浇水一次,然后在边界上覆盖一层草粪或麦秸或玉米秸,以保持水分,提高温度。当大蒜长到6-8片叶子时,花芽和鳞片芽开始分化。此时,气温已开始转暖。大蒜进入绿期后,应及时清除覆盖物,用双齿钩翻耕、松土、蹲苗。早灌返青水和尿素,每亩用水量10-15公斤,然后浅耕,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温度。在蒜薹伸长期和蒜头膨大期,边面不宜干燥,根据苗情施用速效肥一次,每亩施用碳酸氢铵10~15kg,尿素5~10kg,钾肥5kg。

及时收获

6.1蒜薹伸出叶鞘,顶部微弯,下垂成半圆形,即可收获。在山东等秋播温和地区,抽薹时间:早熟品种在4月中旬左右,中晚熟品种在5月上旬。发芽前5-7天停止浇水。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以后,蒜苗才开始伸出叶鞘,然后在弯曲的时候提起。如果仍然拔不出来,可以用针从假茎的中间,也就是最后3-4片叶子上切下螺栓。摘螺栓时,应尽量保护功能叶,特别是顶部1-2叶。

6.2早熟品种在5月上旬和中旬,中晚熟品种在6月上旬。成熟的标志是枯黄的底叶和黄色中间叶的开始。收割时,用铁锹轻轻挖蒜苗,然后用手拔出。蒜头摘下后,与根和叶一起排成一行。蒜叶遮住蒜头,在阳光下晒干。然后,编织并悬挂起来储存或堆放。如果下雨,应该用雨膜覆盖以防下雨。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大蒜施肥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3449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