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农业 » 正文

水稻苗期管理如何管理,水稻苗期管理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20  浏览次数:8317
内容摘要:如何管理水稻苗期管理?水稻苗期主要是指从种子萌发到水稻移栽的阶段。为了提高产量和收入,水稻苗期管理十分重要。今天,小编在讲水稻育苗管理技术。苗床温度管理1、 播种至1叶尖后,温度以保温为主最适温度为25-28

如何管理水稻苗期管理?水稻苗期主要是指从种子萌发到水稻移栽的阶段。为了提高产量和收入,水稻苗期管理十分重要。今天,小编在讲水稻育苗管理技术。

苗床温度管理

1、 播种至1叶尖后,温度以保温为主

最适温度为25-28℃,在2叶期,20-22℃ 在三叶期,最低温度不低于10℃.另外,要注意的是,昼夜气温不宜过高。夜间可采取开灯、烧稻壳等措施提高温度。对于小棚育秧,需要在棚外覆盖稻草或防寒被子等措施提高温度,以保证水稻种子在苗床上的正常生长发育。

2、 苗床通风管理

水稻出苗后,应在早晨或晚上摘膜,由于棚内外温差小,秧苗适应新环境快。如果中午气温较高时摘膜,会使地上幼苗水分蒸腾较快,根系吸收较慢,容易造成幼苗生理性失水。揭开塑料薄膜后,可以进行小通风。当通风达到各叶龄最低温度限值时,应及时关闭大棚。随着叶龄的增长,通风育苗时间相应延长,特别是在2.5叶期,温度不宜超过25℃,高于25℃时,应采取通风降温措施,防止早穗。三叶期后,棚内外温度基本一致。如果晚上没有霜冻,就不需要盖膜等待移栽。

苗床水分管理

1、 浇水

苗床浇水时,早晚要看叶尖有无露水;中午高温时新展开的叶片是否卷曲;苗床表面是否为白色。如果早晚树叶不吐水,午后新展开的叶子卷曲,床面变白,早晨加热过的水应一次性充分浇水,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不要用冷水浇床,这会造成冷水僵硬秧苗,影响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如果苗木要包装好,就必须控制苗床的含水量。因此,移栽前2-3天最好不要给幼苗根系浇水,以保持旱作繁殖。如果秧苗在移栽前根不好,可在移栽前1-2天冲洗,这样可以使秧苗毛状根多、白根多、根长、生根好。

2、 控制苗木过度生长,矮化,促进分蘖

培育壮苗的关键是控制过度生长。多效唑能抑制幼苗伸长,促进分蘖,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酶活性,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旱性和抗寒性。羽化15d后喷施15%多效唑0.2~0.3g/m2,对矮化和分蘖效果较好。壮苗标准:苗龄30-35天,叶龄3-3.5叶,苗高12-14厘米,每苗根数9-11根,茎粗2.5-3毫米,百株干重3-3.5克,分蘖率30%以上。

青枯病和青枯病的预防

4月下旬,气温由冷转热波动,最易发生青枯病、青枯病等苗木病害。

1、 水稻纹枯病菌

主要由低温低湿、温差大、土壤碱性、光照不足、过播、秧苗弱等多种因素引起,严重影响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提高。因此,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防止水稻青枯病的发生和蔓延。

2、 水稻青枯病

青枯病主要由真菌引起,可分为芽腐病、基腐病和黄腐病三种类型。青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三叶期以后。叶子变绿,叶尖没有水滴,心叶翻滚。严重者整株秧苗死亡。

3、 预防措施

1茄丝核菌的防治

做好苗床消毒,控制苗床温湿度,培育壮苗,提高苗木抗病性。结果表明,日枯克星与海藻酸碘混施能有效防治立枯病。

2青枯病防治

降低播种量,推广隔离层的应用,可以提高地温;通风练苗时,应在温室开口下使用编织物,防止风直接导致枯死。病情严重时,应立即浇灌病床,待叶片散开后立即排水;病情严重时,每平方米喷1毫升瑞妙清水即可治愈。

【移栽前三带】

1、 带土:能保证移栽秧苗的质量,有利于秧苗的快速复壮和成活。

2、 用肥料:每平方米苗床150克磷酸二铵,然后浇灌幼苗,可促进根系发育。

3、 配药:每100平方米苗床用4克奥美拉唑混入苗床内喷水防治潜叶蝇,同时喷75%三环唑或天风素1500倍液健身栽培。建议提前整地和移栽。提前一天插秧可捕捉20度以上的积温,有利于水稻在霜冻前成熟。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水稻苗期管理如何管理,水稻苗期管理技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3389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